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 1318753-9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ethyl 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318753-96-6
化学式
C21H24N6O3
mdl
——
分子量
408.46
InChiKey
IAUTVIOHZLQZM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1
  • 重原子数:
    30.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06.5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78%的产率得到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萘啶酮支架的结构研究:鉴定具有有效和选择性抗HIV活性的1,6-萘啶酮衍生物
    摘要:
    在大量先前报道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HIV 6-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基础上,抑制Tat介导的转录,用萘啶酮核心替代喹诺酮核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合成各种类似物深入研究了萘啶酮支架。这导致将NM13鉴定为MT-4细胞中获得的最具选择性的衍生物。这是1,6-萘啶酮核与C7苯并噻唑哌嗪基团成功结合的结果,这不仅首次赋予了有效的抗HIV活性,而且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旨在对这种新衍生物的抗HIV谱进行更彻底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DOI:
    10.1002/cmdc.201100073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1-methyl-6-nitro-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氢气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1.0h, 以81%的产率得到ethyl 6-amino-1-methyl-4-oxo-7-[4-(2-pyridinyl)-1-piperazinyl]-1,4-dihydr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萘啶酮支架的结构研究:鉴定具有有效和选择性抗HIV活性的1,6-萘啶酮衍生物
    摘要:
    在大量先前报道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HIV 6-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基础上,抑制Tat介导的转录,用萘啶酮核心替代喹诺酮核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合成各种类似物深入研究了萘啶酮支架。这导致将NM13鉴定为MT-4细胞中获得的最具选择性的衍生物。这是1,6-萘啶酮核与C7苯并噻唑哌嗪基团成功结合的结果,这不仅首次赋予了有效的抗HIV活性,而且显示出很高的选择性。旨在对这种新衍生物的抗HIV谱进行更彻底调查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
    DOI:
    10.1002/cmdc.20110007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