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en-2(3H)-one | 91143-0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en-2(3H)-one
英文别名
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an-2(3H)-one;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an-2-one;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an-2-on;3-[(4-Hydroxyphenyl)methyl]oxolan-2-one
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en-2(3H)-one化学式
CAS
91143-06-5
化学式
C11H12O3
mdl
——
分子量
192.214
InChiKey
GPRLXYAOYSLXP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4-hydroxybenzyl)dihydrofuren-2(3H)-one盐酸lith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为溶剂, 反应 11.25h, 生成 3-(4-(3-(2,4-diamino-6-ethylpyrimidin-5-yloxy)propoxy)benzyl)dihydrofuran-2(3H)-one hydro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丁内酯的柔性 2,4-二氨基嘧啶作为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摘要:
    最近,P218 是一种靶向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 (PfDHFR) 的新型柔性抗叶酸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的 Pf 感染预防。然而,它带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末端,该末端是亲水性的,容易发生代谢性葡萄糖醛酸化。在这里,已经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携带丁内酯的 P218 类似物,目的是增强亲脂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代谢不稳定性。对突变 PfDHFR 酶的抑制常数处于亚纳摩尔水平,并且对抗叶酸耐药寄生虫的抗疟活性在低微摩尔范围内。最有效的类似物 LA1 结合酶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与多个残基相互作用,包括活性位点的 Arg122 和 Phe116。体外对数 D7.4 和动力学溶解度证实,与 P218 相比,该丁内酯系列具有更高的亲脂性。这些结果表明,有可能进一步开发丁内酯衍生物作为非羧基抗质胞激素抗叶酸。
    DOI:
    10.1016/j.bioorg.2024.10778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ubstituted γ-Lactones. I. Preparation of α-Substituted γ-Butyrolactones by Condensation of γ-Butyrolactone with Aldehydes. Hydrogenation of the Condensation Products
    摘要:
    DOI:
    10.1021/jo01083a0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suda–Heck Reaction of α-Methylene Lactones: How Conformational Constraints Direct the β-H-Elimination Step
    作者:Bernd Schmidt、Felix Wolf、Christopher Ehlert
    DOI:10.1021/acs.joc.6b02207
    日期:2016.11.18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dihedral angles between Pd and endo-β-H. This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in the case of the six-membered lactone an energetically favorable conformer adopts a nearly synperiplanar Pd/endo-β-H arrangement, whereas for the analogous Pd σ-complex of the five-membered lactone the smallest Pd/endo-β-H dihedral angle is observed for a conformer with a comparatively high potential energy
    α-亚甲基-γ-丁内酯和α-亚甲基-δ-戊内酯芳烃重氮盐在Pd催化的Matsuda-Heck偶联作用下分别与α-苄基丁烯化物或戊烯醇化物或与α-苄基内酯结合。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强烈依赖于环的大小,六元环仅产生α-苄基戊烯醚化物,而五元α-亚甲基内酯与具有高比例(E)-α-亚苄基-γ-的区域异构体混合物反应丁内酯。DFT计算表明,这些差异的原因不是热力学而是动力学性质。插入Pd-芳基键所产生的Pdσ-复合物构象的相对能量与Pd和内在分子之间的二面角相关-β-H。这种相关性表明,在六元内酯的情况下,在能量上有利的构象异构体采用接近同平面的Pd /内-β-H排列,而对于五元内酯的类似Pdσ-复合物,最小的Pd /内-对于具有相对高的势能的构象异构体,观察到β-H二面角。exo-亚甲基内酯的Matsuda-Heck芳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最终被用于天然产物anemarcoumarin A的合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