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diethynyl-4-methylaniline | 1245255-9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diethynyl-4-methylaniline
英文别名
——
2,6-diethynyl-4-methylaniline化学式
CAS
1245255-92-8
化学式
C11H9N
mdl
——
分子量
155.199
InChiKey
BMKREXHEFCVYTQ-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diethynyl-4-methylanili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 、 (±)-N,N-dimethyl-trans-1,2-diaminocyclohexane 、 N,N-二异丙基乙胺 、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氢键和卤键之间的相互作用:取代基效应及其在氢键增强卤键中的作用
    摘要:
    氢键增强卤素键(HBeXB)最近已被用于有效改善阴离子结合、有机催化和蛋白质结构/功能。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对 HBeXB 中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NMR 分析证实了胺和 XB 供体 (N–H⋯I) 的富电子带之间存在分子内 HBing。气相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表明,HBing对卤素原子的影响对HB供体环(R 1 )上的取代更为敏感。 NMR 研究表明,分子内 HBing 对受体性能有显着影响,使其性能提高了 50 倍。此外,首次采用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分析来研究HBeXB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XB供体环(R 2 )上的取代基具有竞争效应,给电子基团增强HB并削弱XB。因此,在相邻的HB供体环(R 1 )上选择适当的取代基可能是增强富电子XB供体的替代且有效的方法。 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分子内HBing在受体采用双齿构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修饰影响邻近
    DOI:
    10.1039/d3sc02348f
  • 作为产物:
    描述:
    2,6-二溴-4-甲基苯胺甲醇 、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potassium carbonate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2,6-diethynyl-4-meth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氢键和卤键之间的相互作用:取代基效应及其在氢键增强卤键中的作用
    摘要:
    氢键增强卤素键(HBeXB)最近已被用于有效改善阴离子结合、有机催化和蛋白质结构/功能。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对 HBeXB 中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NMR 分析证实了胺和 XB 供体 (N–H⋯I) 的富电子带之间存在分子内 HBing。气相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表明,HBing对卤素原子的影响对HB供体环(R 1 )上的取代更为敏感。 NMR 研究表明,分子内 HBing 对受体性能有显着影响,使其性能提高了 50 倍。此外,首次采用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分析来研究HBeXB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XB供体环(R 2 )上的取代基具有竞争效应,给电子基团增强HB并削弱XB。因此,在相邻的HB供体环(R 1 )上选择适当的取代基可能是增强富电子XB供体的替代且有效的方法。 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分子内HBing在受体采用双齿构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修饰影响邻近
    DOI:
    10.1039/d3sc02348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ingle Bifunctional Ruthenium Catalyst for One-Pot Cyclization and Hydration giving Functionalized Indoles and Benzofurans
    作者:Reji N. Nair、Paul J. Lee、Arnold L. Rheingold、Douglas B. Grotjahn
    DOI:10.1002/chem.201001075
    日期:2010.7.19
    Bifunctional is more than twice as fun! At low loading, catalyst 1 (see scheme) can form two important heterocycle classes, apparently by attack of XH on a vinylidene intermediate. Aza‐ and nitroindoles can be formed, and all N‐protecting groups tested (alkyl, allyl, sulfonyl) were tolerated. The newly formed ring can be deuterated in one step, and for substrates with two terminal alkynes, cyclization
    双功能是乐趣的两倍以上!在低负荷下,催化剂1(参见方案)可以形成两个重要的杂环类,显然是由于XH攻击亚乙烯基中间体。可以形成氮杂和硝基吲哚,并且可以耐受所有测试的N保护基(烷基,烯丙基,磺酰基)。新形成的环可在一个步骤中完成代反应,对于带有两个末端炔烃的底物,环化后可进行合作用,从而使该催化剂具有独特的通用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