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S,8S)-3-allyltetrahydropyrrolizin-2(3H)-one | 419555-38-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S,8S)-3-allyltetrahydropyrrolizin-2(3H)-one
英文别名
(3S,8S)-3-prop-2-enyl-1,3,5,6,7,8-hexahydropyrrolizin-2-one
(3S,8S)-3-allyltetrahydropyrrolizin-2(3H)-one化学式
CAS
419555-38-7
化学式
C10H15NO
mdl
——
分子量
165.235
InChiKey
AAJMIYXQWLCIOO-IUCAKERB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S,8S)-3-allyltetrahydropyrrolizin-2(3H)-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89%的产率得到(2R,3S,8S)-3-allylhexahydropyrrolizin-2-ol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催化生成的金属类胡萝卜素反应生成的铵化铵的重排。第2部分。双环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由束缚在环状烯丙基胺上的铜类胡萝卜素的分子内反应产生的铵化铵经过[2,3]重排以传递双环胺。该反应可以使用其中重氮基团与氮相邻地连接的环状N-烯丙胺或其中重氮基团为N的乙烯基取代的环状胺来进行。-拴在戒指上。在前一类反应中,立体选择性叶立德的形成和重排通常可实现高水平的非对映控制。在后一种情况下,当使用对映体纯的底物进行反应时,可以实现有效的“手性转移”。该反应已用于构建吡咯烷,吲哚并咪唑和喹唑烷系统,并在甘露糖胺和兽用生物碱中发现了CE亚基。
    DOI:
    10.1039/b108182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分子内催化生成的金属类胡萝卜素反应生成的铵化铵的重排。第2部分。双环胺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由束缚在环状烯丙基胺上的铜类胡萝卜素的分子内反应产生的铵化铵经过[2,3]重排以传递双环胺。该反应可以使用其中重氮基团与氮相邻地连接的环状N-烯丙胺或其中重氮基团为N的乙烯基取代的环状胺来进行。-拴在戒指上。在前一类反应中,立体选择性叶立德的形成和重排通常可实现高水平的非对映控制。在后一种情况下,当使用对映体纯的底物进行反应时,可以实现有效的“手性转移”。该反应已用于构建吡咯烷,吲哚并咪唑和喹唑烷系统,并在甘露糖胺和兽用生物碱中发现了CE亚基。
    DOI:
    10.1039/b108182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颈花脒 罗拉西坦 矛裂碱 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羧酸酯 瓶千里光碱N-氧化物 新瓶草千里光碱 异款冬碱 季普拉嗪 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四氢-1H-吡咯烷-7a(5H)-乙酸 四氢-1H-吡咯并吡咯烷-7a(5H)-乙胺二盐酸盐 四氢-1H-吡咯嗪-7a(5h)-乙酸乙酯 响铃豆碱 去甲一叶秋碱 六氢-吡咯嗪-1-酮 六氢-3-(羟甲基)-1H-吡咯里嗪-1,2,7-三醇 六氢-1H-吡咯里嗪-2-羧酸 六氢-1H-吡咯里嗪-2-甲腈 六氢-1H-吡咯里嗪 六氢-1H-吡咯嗪-7A-甲腈 倒千里光裂醇 二[[(1R,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2,4-二(4-羟基苯基)环丁烷-1,3-二羧酸酯 [(1S,8R)-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 [(1S,7R,8R)-7-[(Z)-2-甲基丁-2-烯酰基]氧基-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基 (Z)-2-(羟基甲基)丁-2-烯酸酯 7a-乙氧基-7,7-二甲基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酸盐酸盐 7Alpha-双稠吡咯啶-乙腈 7-羟基-1-氮杂双环[5.3.0]癸烷-2-酮 7-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酮 7,8-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 5-甲氧羰基甲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5-氧代六氢-1H-吡咯里嗪-1-甲醛 5-(2-氨基乙基)-1-氮杂双环[3.3.0]辛烷 3-(羟基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2,7-三醇盐酸盐(1:1) 2,3,5,6,7,8-六氢-1H-吡咯里嗪-1-胺 2(1H)-喹喔啉酮,3-氨基-7-甲基- 1H-吡咯啉嗪-2-胺,六氢-(9CI) 1H-吡咯啉嗪-1-酮,六氢-7-(羟甲基)- 1-氮杂二环[2.2.1]庚烷,3-(5-异[口噁]唑基)-,外-(9CI) 1-(六氢-1H-吡咯里嗪-1-基)乙酮 (六氢-1H-吡咯里嗪-7A-基)甲胺 (六氢-1H-吡咯啉-7a-基)甲醇 (八氢吲哚嗪-8A-基)甲胺 (八氢-9AH-喹啉嗪-9A-基)甲醇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S)-六氢-1-羟基甲基-1H-吡咯里嗪-2-基]酯 (Z)-2-甲基-2-丁烯酸[(1S,2R,7aR)-六氢-2beta-羟基-1H-吡咯里嗪-1beta-基]甲基酯 (7aS)-四氢-1H-吡咯里嗪-2(3H)-酮 (7aS)-六氢-3H-吡咯里嗪-3-酮 (7aS)-2-甲基四氢-1H-吡咯里嗪-1,3(2H)-二酮 (7a-甲基六氢-1H-吡咯里嗪-1-基)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