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一种新型卟啉三嗪化合物的合成过程,该化合物包含三个通过三嗪中心单元相互连接的卟啉大环,并研究了其可能用于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BHJ-SC)的特性。卟啉大环作为光收集天线,而三嗪则是众所周知的电荷提取促进剂。根据循环伏安研究,目标化合物的最高占位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位分子轨道(LUMO)能级相对于真空分别为±5.4和±3.5 eV。卟啉三嗪化合物与苯基-C61-丁酸甲酯(PCBM)或聚(3-己基噻吩)(P3HT)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测量结果表明,当目标卟啉用作电子供体,PCBM 用作受体时,电荷转移是可能的。此外,原子力显微镜(AFM)还对不同供体:受体比例的薄膜表面形态进行了研究。随着供体:受体重量比和有机层厚度的变化,制备的BHJ-SC的短路电流密度(JSC)提高到了约2.25 mA cm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