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 | 64394-33-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
英文别名
3-(2,3-Dimethylphenyl)-2-butanon;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
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化学式
CAS
64394-33-8
化学式
C12H16O
mdl
——
分子量
176.258
InChiKey
WVMRQFYQZQVEH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56.0±9.0 °C(Predicted)
  • 密度:
    0.94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pyridinium hydrobromide perbromide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以72.5 %的产率得到3-bromo-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经典的咪唑环形成方法合成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美托咪定
    摘要:
    结合两种可靠的合成方法开发了一种商业上可行且有效的盐酸美托咪定 ( 1 ) 合成方法:通过 sp 2 –sp 3 Kumada 交叉偶联形成 C-C 键的现代方法和咪唑的经典方法基于魏登哈根反应的环形成。后者早期受到用于从铜配合物中回收咪唑的硫化氢的高毒性和后处理反应混合物的困难的限制。通过使用无害络合物,我们在 Weidenhagen 反应中取得了显着进步,使最终产品中的金属残留水平低于 10 ppm。在开发的方法中,3-(2,3-二甲基苯基)丁烷-2-酮 ( 7)是通过2-(1-溴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 14 )和2,3-二甲基苯基溴化镁( 10 )的交叉偶联一步一步合成的, 随后对所得亚乙基缩酮8进行一锅法脱保护,后续步骤中的几种中间体无需额外纯化即可使用;这些优势使美托咪定盐酸盐 ( 1 ) 有可能以数千克的规模生产。
    DOI:
    10.1021/acs.oprd.2c00273
  • 作为产物:
    描述:
    1,5-dimethyl-6-methylenetricyclo[3.2.1.02,7]oct-3-en-8-one 在 硫酸 作用下, 生成 3-(2,3-dimethylphenyl)but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SäurekatalysierteUmlagerungen von 1,5-Dimethyl-6-methyliden-tricyclo [3.2.1.0 2,7 ] oct-3-en-8 endo - olen †
    摘要:
    酸催化的1,5-二甲基-6-亚甲基-三环[3.2.1.0 2,7 ] oct-3-en-8内醇的重排
    DOI:
    10.1002/hlca.197706005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äurekatalysierte Umlagerungen von 1,5-Dimethyl-6-methyliden-tricyclo[3.2.1.0<sup>2,7</sup>]oct-3-en-8<i>endo</i>-olen
    作者:Gabriele Mukherjee-Müller、Paul Gilgen、Janos Zsindely、Hans Schmid
    DOI:10.1002/hlca.19770600531
    日期:1977.7.13
    Acid Catalysed Rearrangement of 1,5-Dimethyl-6-methyliden-tricyclo[3.2.1.02,7]oct-3-en-8endo-ols
    酸催化的1,5-二甲基-6-亚甲基-三环[3.2.1.0 2,7 ] oct-3-en-8内醇的重排
  • Commercially Viable Synthesis of Medetomidine Using a Classical Approach to the Imidazole Ring Formation
    作者:Dmitry Orekhov
    DOI:10.1021/acs.oprd.2c00273
    日期:2022.11.18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 (1) was developed combining two reliable synthetic approaches: the modern method for C–C bond formation through the sp2–sp3 Kumada cross-coupling and the classical method for the imidazole ring formation based on the Weidenhagen reaction. The latter was earlier limited by the high toxicity of hydrogen sulfide used to recover imidazoles from the copper
    结合两种可靠的合成方法开发了一种商业上可行且有效的盐酸美托咪定 ( 1 ) 合成方法:通过 sp 2 –sp 3 Kumada 交叉偶联形成 C-C 键的现代方法和咪唑的经典方法基于魏登哈根反应的环形成。后者早期受到用于从铜配合物中回收咪唑的硫化氢的高毒性和后处理反应混合物的困难的限制。通过使用无害络合物,我们在 Weidenhagen 反应中取得了显着进步,使最终产品中的金属残留水平低于 10 ppm。在开发的方法中,3-(2,3-二甲基苯基)丁烷-2-酮 ( 7)是通过2-(1-溴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 14 )和2,3-二甲基苯基溴化镁( 10 )的交叉偶联一步一步合成的, 随后对所得亚乙基缩酮8进行一锅法脱保护,后续步骤中的几种中间体无需额外纯化即可使用;这些优势使美托咪定盐酸盐 ( 1 ) 有可能以数千克的规模生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