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Bromodehydroglaucine | 98931-1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Bromodehydroglaucine
英文别名
7-bromo-6a,7-didehydroglaucine;8-bromo-4,5,15,16-tetramethoxy-10-methyl-10-azatetracyclo[7.7.1.02,7.013,17]heptadeca-1(17),2,4,6,8,13,15-heptaene
7-Bromodehydroglaucine化学式
CAS
98931-17-0
化学式
C21H22BrNO4
mdl
——
分子量
432.314
InChiKey
RINPPSAXFWVNB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74.5±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9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8
  • 重原子数:
    27.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0.1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去氢海罂粟碱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26%的产率得到7-Bromodehydroglaucine
    参考文献:
    名称:
    Ring C homologation of aporphines. A new synthesis of homoaporphines
    摘要:
    DOI:
    10.1021/jo00392a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ktionsfähigkeit von Glaucin gegenüber einigen halogenierenden Reagenzien
    作者:Stefan Philipov
    DOI:10.1002/ardp.19853180802
    日期:——
    Glaucin (1) wurde mit Chloramin T oder PCl5 in 3‐Chlorglaucin (2) umgewandelt. Die Reaktion von Glaucin · HCl mit H2O2 führt zu 2. Bei der Chlorierung von 1 mit AlCl3 und H2O2 erhält man ein Gemisch aus 2, 3,8‐Dichlorglaucin (3) und 3,8,11‐Trichlorglaucin (4). 4 entsteht auch bei der Reaktion von 1 mit SO2Cl2. Beim Erwärmen von 1 mit PCl5 wird ein Gemisch aus 2, 4 und 3,7‐Dichlordehydroglaucin (5)
    氯胺 T 或 PCl5 将 Glaucine (1) 转化为 3- chloroglaucine (2)。glaucine·HCl与H2O2反应生成2。当1用AlCl3化时,得到2,3,8-二酸(3)和3,8,11-三酸(4)的混合物。当 1 与 SO2Cl2 反应时,也会形成 4。当 1 与 PCl5 加热时,形成 2、4 和 3,7-二脱氢甘酸 (5) 的混合物。3-bromoglaucine (6) 是由 glaucine HBr 和 形成的。1 与 N-代琥珀酰亚胺反应生成脱氢甘酸 (7) 和 7-脱氢甘酸 (8) 的混合物。
  • CASTRO, J. L.;CASTEDO, L.;RIGUERA, R., J. ORG. CHEM., 52,(1987) N 16, 3579-3584
    作者:CASTRO, J. L.、CASTEDO, L.、RIGUERA,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