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并有效合成了两种新的双(am)钴(II)配合物。第一个合成的钴配合物是基于具有手性邻位二苯基的环状双(am)配体。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验证了该结构。正如配体结构所预期的那样,该配合物中的Co-N键比相应的1,2-二亚胺钴配合物中的Co-N键短得多。这表明双(am)配体比1,2-二亚胺配体具有更好的供电子能力。经过苯乙烯的聚合试验,该配合物的活性中等,为5.88×10 5。g PS /(摩尔Co h)。基于该令人鼓舞的结果,有效地合成了新的源自1,2-二氨基苯的双(am)配体,并用于制备相应的钴(II)配合物。当进行苯乙烯聚合时,所得络合物显示出异常高的聚合活性[164×10 5 g PS /(mol Co h)]和高转化率(> 99%)。通过13 C NMR光谱分析将所得的聚合物鉴定为无规聚苯乙烯。1,2-二氨基苯起源的双(am)钴(II)配合物的苯乙烯聚合活性显着增强归因于配体的供电子能力提高。
合理设计并有效合成了两种新的双(am)钴(II)配合物。第一个合成的钴配合物是基于具有手性邻位二苯基的环状双(am)配体。通过单晶X射线晶体学验证了该结构。正如配体结构所预期的那样,该配合物中的Co-N键比相应的1,2-二亚胺钴配合物中的Co-N键短得多。这表明双(am)配体比1,2-二亚胺配体具有更好的供电子能力。经过苯乙烯的聚合试验,该配合物的活性中等,为5.88×10 5。g PS /(摩尔Co h)。基于该令人鼓舞的结果,有效地合成了新的源自1,2-二氨基苯的双(am)配体,并用于制备相应的钴(II)配合物。当进行苯乙烯聚合时,所得络合物显示出异常高的聚合活性[164×10 5 g PS /(mol Co h)]和高转化率(> 99%)。通过13 C NMR光谱分析将所得的聚合物鉴定为无规聚苯乙烯。1,2-二氨基苯起源的双(am)钴(II)配合物的苯乙烯聚合活性显着增强归因于配体的供电子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