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Electr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s of 1,1-bis(4-(N,N-dimethylamino)phenyl)-2,3,4,5-tetraphenylsilole based polymers in three cathode architectures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在硅原子上有两个 4-(N,N-二甲基氨基)苯基取代的新型硅烯单体。然后,2,7-芴衍生物与硅烯单体以 1%、10% 和 20% 的进料比共聚,得到了三种共聚物 PF-N-HPS1、PF-N-HPS10 和 PF-N-HPS20。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电化学、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EL)特性。PF-N-HPS的HOMO水平为-5.25-5.58 eV,并显示出绿色发射。利用 PF-N-HPS 作为发光层,制备了三种不同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分别是采用 ITO/PEDOT/PF-N-HPS/Al 的 A 器件、采用 ITO/PEDOT/PF-N-HPS/Ba/Al 的 B 器件和采用 ITO/PEDOT/PF-N-HPS/TPBI/Ba/Al 的 C 器件。在装置 A 中,PF-N-HPS 的电致发光效率很低,仅为 0.06-0.33 cd/A,这表明铝阴极不能有效地向含有 4-(N,N-二甲基氨基)苯基基团的发光聚合物注入电子。对于装置 B,低功函数 Ba 能提供更好的电子注入,EL 效率可提高到 0.85-1.44 cd/A。具有-6.2 eV深HOMO电平的TPBI可增强电子传输和空穴阻滞。TPBI 层将发射层和金属阴极隔开,还可以抑制阴极界面的激子淬灭。
DOI:
10.1007/s11426-013-487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