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hexyl-1-phenylhex-1-yn-3-amine | 1360613-3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hexyl-1-phenylhex-1-yn-3-amine
英文别名
——
N-hexyl-1-phenylhex-1-yn-3-amine化学式
CAS
1360613-36-0
化学式
C18H27N
mdl
——
分子量
257.419
InChiKey
NTDUWDXHODDVL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8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氧化碳N-hexyl-1-phenylhex-1-yn-3-amine三乙醇胺 作用下, 90.0 ℃ 、1.0 MPa 条件下, 以89%的产率得到5-benzylidene-3-hexyl-4-propyloxazol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乙醇胺对CO2对炔丙基胺的羧化环化的催化活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摘要:
    在大气压和无金属的条件下,CO 2的化学转化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项工作中,使用了一系列低成本且可生物降解的链烷醇胺来催化炔丙基胺与CO 2的羧化环化反应。在这些链烷醇胺中,三乙醇胺(TEOA)被发现是在大气压下进行此重要转化的高效有机催化剂,并且以良好的产率和优异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所需的产物。反应后,TEOA可以很容易地回收和再利用,而效率没有明显降低。DFT研究表明TEOA可能会激活CO 2形成环状碳酸酯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反应催化中起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为生产2-恶唑烷酮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环保的替代途径。
    DOI:
    10.1002/cssc.2017002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Oxazolidin-2-ones via a Copper(I)-Catalyzed Tandem Decarboxylative/Carboxylative Cyclization of a Propiolic Acid, a Primary Amine and an Aldehyde
    作者:Huangdi Feng、Denis S. Ermolat'ev、Gonghua Song、Erik V. Van der Eycken
    DOI:10.1002/adsc.201100608
    日期:2012.2
    A facile approach to polysubstituted oxazolidin-2-ones is presented via a copper(I)-catalyzed tandem decarboxylative/carboxylative cyclization of a propiolic acid, a primary amine and an aldehyde (PA2-coulpling). This new multicomponent coupling constitutes an efficient methodology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oxazolidin-2-ones in good yields.
    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取代恶唑烷-2-酮呈现经由(I) -催化的串联脱羧/ carboxylative一丙炔酸伯胺与醛的环化(PA 2 -coulpling)。这种新的多组分偶联构成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以良好的产率提供相应的恶唑烷-2-酮。
  • 一种利用醇胺催化CO2合成2-恶唑烷酮类化 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6518798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醇胺催化CO 2 合成2‑恶唑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以丙炔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无溶剂条件下加入催化剂烷醇胺,于0.1MPa、60℃在CO 2 气氛中搅拌反应10h制得2‑恶唑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物产率高,催化剂易回收再利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