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3-(o-tolyl)allyl) carbonate | 1222181-39-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3-(o-tolyl)allyl) carbonate
英文别名
methyl o-methylphenylallyl carbonate;o-methylphenylallyl methyl carbonate;o-tolylallyl methyl carbonate
methyl (3-(o-tolyl)allyl) carbonate化学式
CAS
1222181-39-6
化学式
C12H14O3
mdl
——
分子量
206.241
InChiKey
NWDSBBRVHUKHD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9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35.5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结构式为制备方法:以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底物‑1与底物‑2进行催化反应,得到上式所示的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所述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可应用于制备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类化合物II以及应用于制备具有手性四氢吡咯结构的衍生物。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产率高,所得反应目标化合物对应选择性好,产率50‑95%,对应选择性过量>90%,为含手性α‑多取代‑α‑含氟高烯丙胺结构单元的药物合成极具参考价值。
    公开号:
    CN112279770A
  • 作为产物:
    描述:
    α-甲基肉桂醛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methyl (3-(o-tolyl)allyl) carb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三元催化使三组分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成为手性 α,α-二取代酮的简明轨迹
    摘要:
    涉及通过 Aldol、Mannich 和 Michael 加成拦截鎓叶立德与相应的台式受体的多组分反应已证明在合成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这些原位生成的中间体的高反应性和瞬时存活,取代型拦截过程,尤其是不对称催化形式,至今仍是未知的。在此,通过采用非手性 Pd 络合物 Rh 2 (OAc) 4的三元协同催化,公开了 α-重氮羰基化合物与醇和碳酸烯丙酯的三组分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 和手性磷酸 CPA。该方法代表了通过 S N 1 型捕获过程的三组分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的第一个示例,该过程涉及两种活性中间体 Pd-烯丙基物质和源自鎓叶立德的烯醇的聚合组装,提供了快速获得手性 α,α-二取代酮,产率好至高,对映选择性高至优异。结合实验和计算研究揭示了这种新型三组分反应的机制,包括 Xantphos 配体的关键作用和对映选择性的起源。
    DOI:
    10.1021/jacs.1c0914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ridium/<i>N</i>-Heterocyclic Carbene Complex-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
    作者:Can-Can Bao、Dong-Song Zheng、Xiao Zhang、Shu-Li You
    DOI:10.1021/acs.organomet.8b00762
    日期:2018.12.24
    N-Heterocyclic carbenes (NHCs) were found to be suitable ligands in Ir-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st derived from [Ir(dncot)Cl]2 (dncot = dinaphthocyclooctatetraene) and triazolium salt L7, the alkylation products from the reaction of aryl allyl carbonates with sodium dialkyl malonates could be obtained in 85–99% yields favoring the formation of
    发现N-杂环卡宾(NHC)是Ir催化的分子间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合适配体。在[Ir(dncot)Cl] 2(dncot =二辛酸酯四烯)和三唑鎓盐L7衍生的催化剂存在下,芳基烯丙基碳酸酯与二烷基丙二酸钠的反应可得到烷基化产物,收率高达85-99%,形成支链产物(90/10→> 99/1 b / l)。此外,手性二氢异喹啉型NHC(DHIQ-NHC)(L8)已成功应用于Ir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对于广泛的底物,获得了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和中等的区域选择性。
  • Snap deconvolution: An informatics approach to 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catalytic reactions
    作者:Konstantin Troshin、John F. Hartwig
    DOI:10.1126/science.aan1568
    日期:2017.7.14
    A triple search for coupling reactions Coupling reactions are, in principle, good candidates for 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Simply mix a diverse set of reagents and then look for products that combine two or three of their masses. In practice, however, numerous different products might have masses that are too similar to distinguish quickly. Troshin and Hartwig circumvented this problem by screening
    偶联反应的三重搜索原则上,偶联反应是高通量发现的良好候选者:只需混合一组不同的试剂,然后寻找结合了两种或三种质量的产物。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不同的产品可能具有太相似的质量而无法快速区分。Troshin 和 Hartwig 通过并行筛选具有相同反应功能但质量因精心选择的增量而不同的三个试剂池来规避这个问题。然后可以通过三个池中独特的预期质量差异在嘈杂的分布中识别特定产品。科学,这个问题 p。175 平行筛选三个质量不同的相似试剂池有助于快速发现偶联反应。我们提出了一种多维高通量发现催化偶联反应的方法,该方法将分子设计与质谱数据的自动分析和解释相结合。我们同时评估了三个共享相同官能团(卤化物、硼酸、烯烃和炔烃等)但带有非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池的反应性,这些取代基具有专门设计的质量差异。选择取代基使得来自多个反应组中任何类型反应的产物在质量上具有独特的差异,从而允许同时鉴定一组反应物中所有转化的产
  • Stereodivergent Synthesis of α,α-Disubstituted α-Amino Acids via Synergistic Cu/Ir Catalysis
    作者:Liang Wei、Qiao Zhu、Shi-Ming Xu、Xin Chang、Chun-Jiang Wang
    DOI:10.1021/jacs.7b12174
    日期:2018.1.31
    Cu/Ir dual cat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tereodivergent α-allylation of aldimine esters. The method enables the preparation of a series of nonproteinogenic α-amino acids (α-AAs) bearing two contiguous stereogenic centers in high yield with excellent stereoselectivity. All four product stereoisomer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same set of starting materials via pairwise combination of two chiral
    Cu/Ir双催化已被开发用于醛亚胺酯的立体发散α-烯丙基化。该方法能够以高产率和优异的立体选择性制备一系列带有两个连续立体中心的非蛋白原性 α-氨基酸 (α-AAs)。所有四种产物立体异构体都可以通过两种手性催化剂的成对组合从同一组起始材料中获得。值得注意的是,一锅法可以成功应用于双属 Cu/Ir 配合物的制备,以简化 Cu/Ir 双催化的操作。该方法可进一步用于生物活性吡咯烷衍生物关键中间体的构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S,3S)-2-基-3-环丙基丁酸的简明合成。
  • 铜/铱协同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化/2-氮杂-Cope重排反应及其应用
    申请人:武汉大学
    公开号:CN11168988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新型的/协同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烯丙基化/2‑氮杂‑Cope重排反应合成具有手性的多取代高烯丙胺生物,其合成方法为:在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烯丙基碳酸酯氨基酸衍生的亚胺作为原料,以络合物和络合物为共催化剂,加入碳酸,在25℃温度下反应12‑24小时,加入高沸点溶剂25‑100℃温度下继续反应4‑24小时,经解、保护等后处理通过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
  • 一种手性α-含氟高烯丙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 法和应用
    申请人:武汉大学
    公开号:CN110294702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新型的催化的含靛红亚胺参与的偶极反转的烯丙基化/2‑氮杂‑Cope重排反应合成具有手性α‑含烯丙胺生物,其合成方法为:在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烯丙基碳酸酯和含靛红亚胺作为原料,催化剂为催化剂,在25℃温度下反应12‑36小时,经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