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phenylethyl-1-d)aniline | 471254-2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phenylethyl-1-d)aniline
英文别名
——
N-(1-phenylethyl-1-d)aniline化学式
CAS
471254-27-0
化学式
C14H15N
mdl
——
分子量
198.272
InChiKey
IUERBKSXAYWVGE-UQBWLURT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6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4
  • 拓扑面积:
    12.0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钌催化氢转移反应的机理。CH 和 NH 氢从胺逐步转移到(环戊二烯酮)钌络合物的证据
    摘要:
    动力学氘同位素效应和消旋研究表明,胺通过(环戊二烯酮)钌络合物的脱氢作用是通过配位胺的缓慢 β-氢化物消除,然后质子从氮转移到羰基氧而发生的。
    DOI:
    10.1039/b303258b
  • 作为产物:
    描述:
    N-(1-苯基乙基)苯胺 在 lithium aluminium deuteride 作用下, 生成 N-(1-phenylethyl-1-d)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催化氢转移反应的机理。CH 和 NH 氢从胺逐步转移到(环戊二烯酮)钌络合物的证据
    摘要:
    动力学氘同位素效应和消旋研究表明,胺通过(环戊二烯酮)钌络合物的脱氢作用是通过配位胺的缓慢 β-氢化物消除,然后质子从氮转移到羰基氧而发生的。
    DOI:
    10.1039/b303258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visiting the iridacycle-catalyzed hydrosilylation of enolizable imines
    作者:Jorge Pèrez-Miqueo、Virginia San Nacianceno、F. Borja Urquiola、Zoraida Freixa
    DOI:10.1039/c8cy01236a
    日期:——
    The hydrosilylation of enolizable imines using iridacycle catalyst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family of half-sandwich iridium(III) complexes. Several pitfalls had been detected when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 and the use of in situ NMR spectroscopy appeared decisive to assess the actual reaction pathway. The results obtained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iridacycle-catalyzed hydrosilylation of enolizable
    使用半三明治(III)配合物家族研究了使用环催化剂催化可烯化亚胺的氢化硅烷化。当使用标准程序时,已经发现了几个陷阱,并且使用原位NMR光谱似乎对评估实际反应途径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获得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应将可烯化的亚胺与单氢硅烷的iridacycle催化的氢化硅烷化描述为多米诺反应序列,类似于Oestreich等人的描述。用于路易斯酸催化剂。胺(b)和N-甲硅烷基化烯胺(c)在第一阶段形成,消耗0.5 eq。氢硅烷,随后通过连续的催化循环,使用另外的0.5当量H 2 O转化为N-甲硅烷基化的胺(d)。氢硅烷。然而,当将聚氢硅烷用作氢化硅烷化剂时,直接获得N-硅烷化胺(d)作为反应产物,但是在快速的初始转化后,反应受到产物抑制。此外,iridacycles也被发现在Et 3的脱氢偶联中具有活性SiH和胺以及在氢化硅烷解中,这可能是竞争性过程。这些发现导致了包含相互关联过程的复杂机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