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9-(2-((trimethylsilyl)oxy)propyl)-9H-purin-6-amine | 1580052-6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9-(2-((trimethylsilyl)oxy)propyl)-9H-purin-6-amine
英文别名
9-[(2R)-2-trimethylsilyloxypropyl]purin-6-amine
(R)-9-(2-((trimethylsilyl)oxy)propyl)-9H-purin-6-amine化学式
CAS
1580052-61-4
化学式
C11H19N5OSi
mdl
——
分子量
265.39
InChiKey
PIWKVZLDDQYJHB-MRVPVS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9.8±52.0 °C(Predicted)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5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5
  • 拓扑面积:
    78.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受新型逆合成断裂启发的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实际合成,采用新型碳磷键构建方法,受新型逆合成断裂启发的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实际合成,采用新型碳磷键构建方法
    摘要:
    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TAF) 正在成为治疗 HIV 和慢性 HBV 感染的主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绕过 TAF 的替诺福韦 (PMPA) 的从头实用合成已在 7 g 规模上完成。TAF 的这种重新构想的合成,受到迄今为止未知的逆合成断开的启发,以甲硫基甲基 (MTM) 醚衍生物 12 对硅烷化二苯基膦酸酯 11(作为受体)的P-烷基化为中心(作为供体)在 NIS/TfOH 组合存在下作为促进剂构建战略碳磷键。这种不含 PMPA 的 TAF 合成不仅消除了依赖 PMPA 的商业工艺所遇到的固有缺陷,而且有利于 TAF 合成产品组合的多样化。此外,这种具有明确立体化学的P -烷基化反应可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后期修饰,以获得有价值的膦酸酯衍生物。,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 (TAF) 正在成为治疗 HIV 和慢性 HBV 感染的主要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绕过 TAF 的替诺福韦 (PMPA) 的从头实用合成已在
    DOI:
    10.1021/acs.oprd.3c00070
  • 作为产物:
    描述:
    1-(6-氨基-9H-嘌呤-9-基)-2-丙酮 在 [RuCl2(benzene)]2 、 sodium formate 、 (R)-(+)-alpha,alpha-二苯基脯氨醇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R)-9-(2-((trimethylsilyl)oxy)propyl)-9H-purin-6-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Synthesis of Tenofovir and Its Analogues via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摘要:
    A series of tenofovir analogues with potential antiviral and immuno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n asymmetr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reaction from achiral purine derivatives. Up to 97% ee and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were achieved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rough short reaction steps. The present report suggests an efficient process to acquire tenofovir and its analogues.
    DOI:
    10.1021/ol500583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