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ammonium sulphate | 4299-6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ammonium sulphate
英文别名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sulfateammonium salt;azane;[(3S,8R,9S,10R,13S,14S,17S)-17-hydroxy-10,13-dimethyl-2,3,4,7,8,9,11,12,14,15,16,17-dodec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3-yl] hydrogen sulfate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ammonium sulphate化学式
CAS
4299-65-4
化学式
C19H30O5S*H3N
mdl
——
分子量
387.541
InChiKey
WZWYOAWIQSSZBS-NKPAQCG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0-213 °C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6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118.83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ammonium sulphate吡啶 、 H2S(18)O4乙酸酐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5‐androstene‐3β,17β[18O3]‐diol bis(sulfate) ammonium salt
    参考文献:
    名称:
    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类固醇双(硫酸盐)缀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碰撞诱导解离实验中的行为
    摘要:
    类固醇二(硫酸盐)代谢物来源于非结合前体的两次硫酸化,代表了类固醇谱中一个重要但未被充分研究的部分。在医学或反兴奋剂科学等领域对这些化合物的研究依赖于质谱 (MS) 作为识别和量化感兴趣的生物标志物的主要工具,并依赖于获得类固醇参考材料及其稳定同位素标记 (SIL ) 衍生物。一个新的 [ 18报道了硫酸盐代谢物的 O] 稳定同位素标记,它允许选择性、后期和“一锅”合成各种适合作为 MS 探针和内标的 SIL-类固醇缀合物。该方法适用于通过碰撞诱导解离 (CID) 实验更全面地研究甾体二(硫酸盐) 化合物的 MS 行为。
    DOI:
    10.1039/d2ob00375a
  • 作为产物:
    描述:
    5β‐androstane‐3α,17β‐diol 3‐sulfate ammonium salt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ammon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androst-5-ene-3β,17β-diol 3-ammonium sul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类固醇双(硫酸盐)缀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碰撞诱导解离实验中的行为
    摘要:
    类固醇二(硫酸盐)代谢物来源于非结合前体的两次硫酸化,代表了类固醇谱中一个重要但未被充分研究的部分。在医学或反兴奋剂科学等领域对这些化合物的研究依赖于质谱 (MS) 作为识别和量化感兴趣的生物标志物的主要工具,并依赖于获得类固醇参考材料及其稳定同位素标记 (SIL ) 衍生物。一个新的 [ 18报道了硫酸盐代谢物的 O] 稳定同位素标记,它允许选择性、后期和“一锅”合成各种适合作为 MS 探针和内标的 SIL-类固醇缀合物。该方法适用于通过碰撞诱导解离 (CID) 实验更全面地研究甾体二(硫酸盐) 化合物的 MS 行为。
    DOI:
    10.1039/d2ob0037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steroid bisglucuronide and sulfate glucuronide reference materials: Unearthing neglected treasures of steroid metabolism
    作者:Andy Pranata、Christopher C. Fitzgerald、Olha Khymenets、Erin Westley、Natasha J. Anderson、Paul Ma、Oscar J. Pozo、Malcolm D. McLeod
    DOI:10.1016/j.steroids.2018.11.017
    日期:2019.3
    studied by laborious and indirect fractionation, hydro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Recently,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steroid bis(sulfate) (aka disulfate or bis-sulfate) reference materials enabled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study of this metabolite cla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stant ion loss (CIL) scan method for
    长期以来,双或双共轭类固醇代谢物是类固醇谱中的次要成分,传统上已通过费力和间接分馏,解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进行研究。最近,类固醇双(硫酸盐)(又称二硫酸盐或双硫酸盐)参考物质的合成和表征,使得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 MS)能够研究这种代谢物类别并产生恒定的离子流失(CIL)扫描方法可直接和非靶向地检测类固醇双(硫酸盐)代谢产物。直接LC-MS / MS检测其他双共轭类固醇的方法,如类固醇bisglucuronide和混合类固醇硫酸葡萄糖醛酸苷代谢产物,具有显示更完整的类固醇概况的巨大潜力。然而,获得LC-MS / MS方法开发,代谢物鉴定或定量所必需的类固醇葡糖苷酸或硫酸葡糖苷酸参考物质受到严重限制。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化学硫酸化和/或酶促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有序组合,合成了十种甾体类双葡糖醛酸苷和十种甾体硫酸盐类葡糖醛酸苷参考物质。使用NMR和MS方法纯化和表征
  • Kirk, David N.; Rajagopalan, Maruthiandan S.,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7, p. 1339 - 1342
    作者:Kirk, David N.、Rajagopalan, Maruthiandan S.
    DOI:——
    日期:——
  • KIRK, DAVID N.;RAJAGOPALAN, MARUTHIANDAN S.,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1987) N 6, 1339-1342
    作者:KIRK, DAVID N.、RAJAGOPALAN, MARUTHIANDAN 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