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methylbutyl)-3-methylene-2-pyrrolidinone | 1310040-1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methylbutyl)-3-methylene-2-pyrrolidinone
英文别名
1-(3-Methylbutyl)-3-methylidenepyrrolidin-2-one
1-(3-methylbutyl)-3-methylene-2-pyrrolidinone化学式
CAS
1310040-10-8
化学式
C10H17NO
mdl
——
分子量
167.251
InChiKey
BUZZHOJXZMWYK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ω-炔胺的自由基羰基化,生成α-亚甲基内酰胺。综合范围和机理见解† ‡
    摘要:
    氢化锡介导的自由基羰基化和环化反应以各种ω-炔基胺为底物进行了研究。在该反应中,获得具有五至八元环的α-亚甲基和α-苯乙烯基亚甲基内酰胺作为主要产物。在氮具有能够给出稳定的自由基的取代基如α-苯乙基的情况下,内酰胺环的形成再次通过α-苯乙基的挤出而发生。加上随后的原甲酸酯化程序(TMSCl plus甲醇),这些反应提供了将CO作为内酰胺羰基并入的α-亚甲基内酰胺的有用入口。在胺不具有充当自由基离去基团的取代基的情况下,选择涉及1,4-H转变的反应过程以最终释放锡自由基。因此,所提出的机理涉及(i)胺氮通过以下方式亲核攻击α,β-不饱和酰基/α-烯基的羰基。孤对-π*相互作用,导致两性离子自由基物种;(ii)随后的质子从N转变为O,得到羟基烯丙基自由基;(iii)1,4-氢从O转变为C,以及(iv)β-断定内酰胺释放锡自由基。DFT计算表明,在通常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机理的关键步骤是1,4-氢转移。另一方面,产生内酰胺的S
    DOI:
    10.1039/c1ob05145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dical carbonylation of ω-alkynylamines leading to α-methylene lactams. Synthetic scope and the mechanistic insights
    作者:Ilhyong Ryu、Takahide Fukuyama、Mami Tojino、Yoshitaka Uenoyama、Yuka Yonamine、Nozomi Terasoma、Hiroshi Matsubara
    DOI:10.1039/c1ob05145h
    日期:——
    carbonyl group of α,β-unsaturated acyl radicals/α-ketenyl radicals via lone pair–π* interaction, which leads to zwitterionic radical species, (ii) the subsequent proton shift from N to O to give hydroxyallyl radicals, (iii) 1,4-hydrogen shift from O to C, and (iv) β-scission to give lactams with liberation of tin radicals. DFT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1,4-hydrogen shifts, the key step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氢化锡介导的自由基羰基化和环化反应以各种ω-炔基胺为底物进行了研究。在该反应中,获得具有五至八元环的α-亚甲基和α-苯乙烯基亚甲基内酰胺作为主要产物。在氮具有能够给出稳定的自由基的取代基如α-苯乙基的情况下,内酰胺环的形成再次通过α-苯乙基的挤出而发生。加上随后的原甲酸酯化程序(TMSCl plus甲醇),这些反应提供了将CO作为内酰胺羰基并入的α-亚甲基内酰胺的有用入口。在胺不具有充当自由基离去基团的取代基的情况下,选择涉及1,4-H转变的反应过程以最终释放锡自由基。因此,所提出的机理涉及(i)胺氮通过以下方式亲核攻击α,β-不饱和酰基/α-烯基的羰基。孤对-π*相互作用,导致两性离子自由基物种;(ii)随后的质子从N转变为O,得到羟基烯丙基自由基;(iii)1,4-氢从O转变为C,以及(iv)β-断定内酰胺释放锡自由基。DFT计算表明,在通常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机理的关键步骤是1,4-氢转移。另一方面,产生内酰胺的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2''R)-(-)-2,2''-联吡咯烷 麦角甾-7,22-二烯-3-基亚油酸酯 马来酰亚胺霉素 马来酰亚胺基甲基-3-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酯 马来酰亚胺丙酰基-dPEG4-NHS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6-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24-丙酸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12-丙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六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二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三(乙烯乙二醇)-丙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丙烯酸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PEG3-羟基 马来酰亚胺-PEG2-胺三氟醋酸盐 马来酰亚胺-PEG2-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 频哪醇硼酸酯 顺式4-甲基吡咯烷酮-3-醇盐酸盐 顺式3,4-二氨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二甲基 1-苄基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N-[2-(2,6-二甲基-1-哌啶基)乙基]-2-氧代-4-苯基-1-吡咯烷乙酰胺 顺式-N-Boc-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5-苄基-2-叔丁氧羰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4-氧代-六氢-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2-甲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2,5-二甲基吡咯烷 顺式-1-苄基-3,4-吡咯烷二甲酸二乙酯 顺式-(9CI)-3,4-二乙烯-1-(三氟乙酰基)-吡咯烷 顺-八氢环戊[c]吡咯-5-酮盐酸盐 非星匹宁 阿维巴坦中间体1 阿曲生坦中间体 阿曲生坦 间甲氧基苯乙腈 铂(2+)羟基乙酸酯-吡咯烷-3-胺(1:1:1) 钾2-氧代吡咯烷-1-磺酸酯 钠1-[(9E)-9-十八碳烯酰基氧基]-2,5-二氧代-3-吡咯烷磺酸酯 金刚烷-1-基(吡咯烷-1-基)甲酮 酸-1-吡咯烷-1,4-氨基-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酯,(2S,4R)- 酚丙氢吡咯 试剂3-Mercaptopropanyl-N-hydroxysuccinimideester 西他利酮 血红素酸 螺虫乙酯残留代谢物Mono-Hydroxy 萘吡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