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92488-1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92488-18-4
化学式
C4H12N*C6H5O*C6H6O
mdl
——
分子量
261.364
InChiKey
LNSHKMNNUVUHAH-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7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43.29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醇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benzyl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电荷分离、有效浓度和聚集体形成对苯酚相转移催化烷基化的影响
    摘要:
    详细研究了影响相转移催化(PTC)下苯酚烷基化速率的因素。六种线性对称四烷基铵阳离子,Me(4)N(+)、Et(4)N(+)、(n-Pr)(4)N(+)、(n-Bu)(4)N(+) , (n-Hex)(4)N(+) 和 (n-Oct)(4)N(+) 进行了检查,以比较阳离子半径和亲脂性对烷基化速率的影响。制备了四烷基苯氧基铵·酚盐,其固有反应活性由与正丁基溴在均相溶液中的初始烷基化速率确定。使用季铵溴化物催化剂在 PTC 条件下(在萃取机制下)测定相同的四烷基酚盐的催化活性。在均相溶液中,Me(4)N(+) 到 (n-Oct)(4)N(+) 的反应性范围很小(6.8 倍)。相比之下,在 PTC 条件下,观察到更大范围的反应性(663 倍)。有机相中四烷基酚盐的有效浓度被确定为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有机相中活性苯氧化物的滴定证实了苯酚和苯酚钾与 (n-Bu)(4)N(+)、(n-Hex)(4)N(+)
    DOI:
    10.1021/ja304808u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电荷分离、有效浓度和聚集体形成对苯酚相转移催化烷基化的影响
    摘要:
    详细研究了影响相转移催化(PTC)下苯酚烷基化速率的因素。六种线性对称四烷基铵阳离子,Me(4)N(+)、Et(4)N(+)、(n-Pr)(4)N(+)、(n-Bu)(4)N(+) , (n-Hex)(4)N(+) 和 (n-Oct)(4)N(+) 进行了检查,以比较阳离子半径和亲脂性对烷基化速率的影响。制备了四烷基苯氧基铵·酚盐,其固有反应活性由与正丁基溴在均相溶液中的初始烷基化速率确定。使用季铵溴化物催化剂在 PTC 条件下(在萃取机制下)测定相同的四烷基酚盐的催化活性。在均相溶液中,Me(4)N(+) 到 (n-Oct)(4)N(+) 的反应性范围很小(6.8 倍)。相比之下,在 PTC 条件下,观察到更大范围的反应性(663 倍)。有机相中四烷基酚盐的有效浓度被确定为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此外,有机相中活性苯氧化物的滴定证实了苯酚和苯酚钾与 (n-Bu)(4)N(+)、(n-Hex)(4)N(+)
    DOI:
    10.1021/ja304808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ystal Engineering of Ionic Cocrystals Sustained by the Phenol–Phenolate Supramolecular Heterosynthon
    作者:Shasha Jin、Rana Sanii、Bai-Qiao Song、Michael J. Zaworotko
    DOI:10.1021/acs.cgd.2c00471
    日期:2022.7.6
    cocrystals), cocrystals comprised of one or more salts (ionic cocrystals, ICCs) are understudied. We herein address the design,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ICCs formed by phenolic moieties, a common group in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molecules. Organic and inorganic bases were reacted with the following phenolic coformers: phenol, resorcinol, phloroglucinol, 4-methoxyphenol, and
    尽管晶体工程策略通常在由中性共形成物(分子共晶)形成的多组分晶体(共晶)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好的探索,但由一种或多种盐组成的共晶(离子共晶,ICC)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我们在此讨论由酚类部分(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的常见基团)形成的 ICC 的设计、制备和结构表征。有机碱和无机碱与以下酚类共形成物反应:苯酚间苯二酚间苯三酚4-甲氧基苯酚4-异丙基苯酚。 9 个 ICC 结晶,每个 ICC 均由苯酚-苯酚超分子异合成物 (PhOH…PhO – ) 维持。这种ICC具有潜在的实用性,并且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酚类化合物的例子,其中一些化合物的溶性较低。通过结合剑桥结构数据库(CSD)挖掘、九种新型 ICC 的结构表征以及相互作用能的计算,评估了 PhOH·PhO –超分子异质合成物维持的 ICC 形成倾向。我们对这 9 个 ICC 和 CSD 中存档的 41 个相关条目的分析表明,基团可以通过电荷辅助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