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hlorbenzol | 19256-4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hlorbenzol
英文别名
m-Deuterochlorobenzene;1-chloro-3-deuteriobenzene
Chlorbenzol化学式
CAS
19256-47-4
化学式
C6H5Cl
mdl
——
分子量
113.551
InChiKey
MVPPADPHJFYWMZ-VMNATFB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MCDERMOTT, SEAN D.;LALLY, JOHN M.;SPILLANE, WILLIAM J.;CRONIN, DENIS;CAPL+, J. CHEM. RES. SYNOP.,(1988) N 4, 142-143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氯-3-碘苯copper(l) iodide 、 TMSCF2D 、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Chlorbenzol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和乙烯基碘的铜介导的二氟甲基化
    摘要:
    选择性氟化分子作为材料、药物和农用化学品很重要,但通过简单、温和的实验室方法合成它们具有挑战性。我们报告了一种直接的方法,用于将芳基和乙烯基碘与由现成的试剂产生的二氟甲基进行交叉偶联,以形成二氟甲基芳烃和二氟甲基取代的烯烃。电子中性、富电子和位阻芳基和乙烯基碘与 CuI、CsF 和 TMSCF(2)H 的组合反应导致高产率形成二氟甲基取代的产物,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这种转变令人惊讶,部分原因是先前观察到 CuCF(2)H 的不稳定性。
    DOI:
    10.1021/ja301013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chanism of Ni-Catalyzed Oxidations of Unactivated C(sp<sup>3</sup>)–H Bonds
    作者:Yehao Qiu、John F. Hartwig
    DOI:10.1021/jacs.0c09157
    日期:2020.11.11
    of ligands, the formation of carbon-centered radicals with long lifetime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mCPBA in the presence of Ni complexes suggest that the reaction occurs through free alkyl radicals. Selectivity on model substrates and deuterium-labeling experiments imply that the m-chlorobenzoyloxy radical derived from mCPBA cleaves C-H bonds in the alkane to form an alkyl radical, which subsequently
    在温和的条件下,间苯甲酸 (mCPBA) 对未活化烷烃催化氧化,包括聚乙烯的氧化,周转率很高,但这种转变的机制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已提出推定的高价-氧代或-氧基中间体来裂解 C-H 键,但对此类复合物的几项研究并未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支持对未活化的 C(sp3)-H 键的这种反应性。我们报道了 mCPBA 对 Ni 催化的未活化 C-H 键氧化的机理研究。缺乏配体的作用,形成具有长寿命的碳中心自由基,以及在 Ni 配合物存在下 mCPBA 的分解,表明该反应是通过游离烷基自由基发生的。对模型底物和标记实验的选择性意味着,源自 mCPBA 的间氯苯甲酰氧基自由基裂解烷烃中的 C-H 键以形成烷基自由基,随后与 mCPBA 反应以获得醇产物并再生芳氧基自由基。这种自由基链机制表明 Ni 不会像以前提出的那样裂解 C(sp3)-H 键;相反,它催化 mCPBA 分解形成芳基自由基。
  • Metal-Free sp<sup>2</sup>-C–H Borylation as a Common Reactivity Pattern of Frustrated 2-Aminophenylboranes
    作者:Konstantin Chernichenko、Markus Lindqvist、Bianka Kótai、Martin Nieger、Kristina Sorochkina、Imre Pápai、Timo Repo
    DOI:10.1021/jacs.6b00819
    日期:2016.4.13
    olefinic C-H bonds with 2-aminophenylboranes.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metal-free C-H insertion proceeds via a frustrated Lewis pair mechanism involving heterolytic splitting of the C-H bond by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amine and boryl groups. The adapted geometry of the reactive B and N centers results in an unprecedentently low kinetic barrier for both insertion into the
    CH 硼酸化是一种强大且原子效率高的方法,可将廉价且丰富的化学品转化为用于生产精细化学品和功能材料的多功能有机试剂。在此,我们报告了芳香族和烯烃 CH 键与 2-基苯基硼烷的简便 CH 硼酸化。计算和实验研究表明,不含属的 CH 插入是通过受挫的路易斯对机制进行的,该机制涉及通过胺和基团的协同作用使 CH 键异裂。反应性 B 和 N 中心的适应性几何结构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低动力学障碍,用于插入 sp(2)-CH 键和 sp(2)-CB 键在 2-基苯基(芳基)中的分子内质子化-或-(烯基)硼酸盐。这种常见的反应模式可作为各种催化反应的平台,例如 CH 化和炔烃的氢化。特别是,我们证明了简单的 2-氨基吡啶鎓盐可以有效地催化环戊二烯儿茶酚硼烷的 CH 化。该反应可能是由与 2-基苯基硼烷等电子的物种介导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