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1-methyl-1H-imidazole-2-yl)thio]ethane | 142921-6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1-methyl-1H-imidazole-2-yl)thio]ethane
英文别名
1-Methyl-2-[2-(1-methylimidazol-2-yl)sulfanylethylsulfanyl]imidazole
1,2-bis[(1-methyl-1H-imidazole-2-yl)thio]ethane化学式
CAS
142921-65-1
化学式
C10H14N4S2
mdl
——
分子量
254.38
InChiKey
ROOIAKSPMHAPP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8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bis[(1-methyl-1H-imidazole-2-yl)thio]ethane 反应 17.0h, 以76%的产率得到3,3'-(ethane-1,2-diyl)bis(1-methyl-1H-imidazole-2(3H)-th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甲巯咪唑与 1,2-二氯乙烷自发烷基化的化学反应
    摘要:
    甲巯咪唑 ( 1 ) 与 1,2-二氯乙烷 (DCE) 的自发S-烷基化成 1,2-双 [(1-甲基-1 H-咪唑-2-基) 硫] 乙烷 ( 2 ),我们已经描述过最近,打开了有关其形成途径的问题。合成、NMR 光谱、晶体学和计算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2是通过1直接攻击氯乙基衍生物 2-[(氯乙基)硫]-1-甲基-1 H-咪唑 ( 3 ),而不是通过分离出稳定的硫鎓离子异构体,即 7-甲基-2 H , 3 H , 7 H -imidazo[2,1-b ]噻唑-4-氯化鎓(4a,斜方晶系,空间群Pnma),或类似反应,通过假设但未经证实的中间体硫鎓离子5。此外,在与1的反应中,4a比N-氯乙基衍生物更倾向于异构化,1-氯乙基-2,3-二氢-3-甲基-1H-咪唑-2-硫酮(7),而不是烷基化为2,而7进一步与1反应形成3-甲基-1-[(1-甲基-咪唑-2-基)硫乙基]-1 H-咪唑-2-硫酮(
    DOI:
    10.3390/molecules26227032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巯咪唑 以73%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HASSANALY P.; DOU H. J. M.; METZGER J., SYNTHESIS , 1977, NO 4, 253-254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emistry of Spontaneous Alkylation of Methimazole with 1,2-Dichloroethane
    作者:Leo Štefan、Ana Čikoš、Robert Vianello、Ivica Đilović、Dubravka Matković-Čalogović、Miljenko Dumić
    DOI:10.3390/molecules26227032
    日期:——
    (DCE) into 1,2-bis[(1-methyl-1H-imidazole-2-yl)thio]ethane (2), that we have described recently, opened the question about its formation pathway(s). Results of the synthetic, NMR spectroscopic, crystallographic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suggest that, under given conditions, 2 is obtained by direct attack of 1 on the chloroethyl derivative 2-[(chloroethyl)thio]-1-methyl-1H-imidazole (3), rather than through
    甲巯咪唑 ( 1 ) 与 1,2-二氯乙烷 (DCE) 的自发S-烷基化成 1,2-双 [(1-甲基-1 H-咪唑-2-基) 硫] 乙烷 ( 2 ),我们已经描述过最近,打开了有关其形成途径的问题。合成、NMR 光谱、晶体学和计算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2是通过1直接攻击氯乙基衍生物 2-[(氯乙基)硫]-1-甲基-1 H-咪唑 ( 3 ),而不是通过分离出稳定的硫鎓离子异构体,即 7-甲基-2 H , 3 H , 7 H -imidazo[2,1-b ]噻唑-4-氯化鎓(4a,斜方晶系,空间群Pnma),或类似反应,通过假设但未经证实的中间体硫鎓离子5。此外,在与1的反应中,4a比N-氯乙基衍生物更倾向于异构化,1-氯乙基-2,3-二氢-3-甲基-1H-咪唑-2-硫酮(7),而不是烷基化为2,而7进一步与1反应形成3-甲基-1-[(1-甲基-咪唑-2-基)硫乙基]-1 H-咪唑-2-硫酮(
  • HASSANALY P.; DOU H. J. M.; METZGER J., SYNTHESIS <SYNT-BF>, 1977, NO 4, 253-254
    作者:HASSANALY P.、 DOU H. J. M.、 METZGER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