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cyan-hexasulfan | 60583-0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cyan-hexasulfan
英文别名
dicyanohexasulfane;Hexasulfidodicarbonitril;Dicyanhexasulfid;Hexasulfane-1,6-dicarbonitrile;(cyanopentasulfanyl) thiocyanate
Dicyan-hexasulfan化学式
CAS
60583-09-7
化学式
C2N2S6
mdl
——
分子量
244.431
InChiKey
RHEZOHDJBCZEF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23.3±28.0 °C(Predicted)
  • 密度:
    1.84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9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η-cyclopentadienyl)titana(IV)cyclohexasulfaneDicyan-hexasulfan二硫化碳 为溶剂, 以18%的产率得到S9, α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氰基六硫烷在合成环壬硫中的应用。S(6)(CN)(2)和alpha-S(9)(1)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摘要:
    报道了二氯四硫烷的新颖合成。仔细氯化环六硫可制得S(4)Cl(2)(S(2)Cl(2)除外),可用于与Hg(SCN)(9)反应制备S(6)(CN)(2)( 2)。S(6)(CN)(2)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具有以下分子参数的非螺旋链状分子:SS键长203.4-207.4 pm,SSS价角104.95-105.96度,SS扭转角81.2-94.5度(主题:++ +--+)。链终止的SCN基团在分子内显示平行取向,而在相邻分子中反平行。S(6)(CN)(2)与钛茂五硫化物反应生成S(9)和钛茂二异硫氰酸酯。获得的α-S(9)为单晶,其结构由X射线衍射确定。这两个独立的分子占据C(1)对称性的位点,但分子对称性约为C(2),与密度泛函和从头算MO的预测相符。分子参数:键长203.2-206.9 pm,化合价角103.7-109.7度,扭转角59.7-115.6度(基序:+ +--+ +-+-)。在
    DOI:
    10.1021/ic951225r
  • 作为产物:
    描述:
    dichlorotetrasulfanemercury(II) thiocyanate二硫化碳 为溶剂, 以43%的产率得到Dicyan-hexasulfan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氰基六硫烷在合成环壬硫中的应用。S(6)(CN)(2)和alpha-S(9)(1)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摘要:
    报道了二氯四硫烷的新颖合成。仔细氯化环六硫可制得S(4)Cl(2)(S(2)Cl(2)除外),可用于与Hg(SCN)(9)反应制备S(6)(CN)(2)( 2)。S(6)(CN)(2)的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具有以下分子参数的非螺旋链状分子:SS键长203.4-207.4 pm,SSS价角104.95-105.96度,SS扭转角81.2-94.5度(主题:++ +--+)。链终止的SCN基团在分子内显示平行取向,而在相邻分子中反平行。S(6)(CN)(2)与钛茂五硫化物反应生成S(9)和钛茂二异硫氰酸酯。获得的α-S(9)为单晶,其结构由X射线衍射确定。这两个独立的分子占据C(1)对称性的位点,但分子对称性约为C(2),与密度泛函和从头算MO的预测相符。分子参数:键长203.2-206.9 pm,化合价角103.7-109.7度,扭转角59.7-115.6度(基序:+ +--+ +-+-)。在
    DOI:
    10.1021/ic951225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eher; Weber, Chemische Berichte, 1958, vol. 91, p. 642,644,649
    作者:Feher、Web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