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pyNi(OCH2CH2CH2CH2) | 147043-22-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pyNi(OCH2CH2CH2CH2)
英文别名
(2,2'-bipyridine)Ni(OCH2CH2CH2CH2);butan-1-olate;nickel(2+);2-pyridin-2-ylpyridine
BipyNi(OCH<sub>2</sub>CH<sub>2</sub>CH<sub>2</sub>CH<sub>2</sub>)化学式
CAS
147043-22-9
化学式
C14H16N2NiO
mdl
——
分子量
286.984
InChiKey
QXWKMGRNQLQXO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pyNi(OCH2CH2CH2CH2) 在 1-fluoro-2,4,6-trimethylpyridin-1-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氘代乙腈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四氢呋喃
    参考文献:
    名称:
    高价镍下二烷基醚的形成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由 Hillhouse 最初报道的 6 元氧杂镍环中 I2 促进的环状二烷基醚的形成。基于光谱和晶体学分析的详细机制研究表明,使用 I2 伪造 C(sp3)–OC(sp3) 的假定还原消除可能行不通。我们分离出一种顺磁性双金属 NiIII 中间体,具有独特的 Ni2(OR)2(OR = 醇盐)类金刚石核心,并在两个 Ni 中心之间辅以 μ-碘桥,在低温下保持稳定,从而可以通过 NMR 对其进行表征、EPR、X 射线和 HRMS。在较高温度(>-10°C)下,这种双金属中间体热分解,产生大量消除产物以及碘烷醇。对后者的观察表明,C(sp3)-I 键还原消除优先于任何其他具有挑战性的 C-O 键还原消除。据信,环化 THF 环的形成是通过醇/醇盐环化为最近形成的 C(sp3)-I 键而发生的。本文的结果表明,使用 F+ 氧化剂可以在高价镍中心形成具有挑战性的 C(sp3)–OC(sp3)
    DOI:
    10.1021/jacs.0c07381
  • 作为产物:
    描述:
    2,2'-联吡啶四氢呋喃 为溶剂, -78.0~53.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36.25h, 生成 BipyNi(OCH2CH2CH2CH2)
    参考文献:
    名称:
    高价镍下二烷基醚的形成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由 Hillhouse 最初报道的 6 元氧杂镍环中 I2 促进的环状二烷基醚的形成。基于光谱和晶体学分析的详细机制研究表明,使用 I2 伪造 C(sp3)–OC(sp3) 的假定还原消除可能行不通。我们分离出一种顺磁性双金属 NiIII 中间体,具有独特的 Ni2(OR)2(OR = 醇盐)类金刚石核心,并在两个 Ni 中心之间辅以 μ-碘桥,在低温下保持稳定,从而可以通过 NMR 对其进行表征、EPR、X 射线和 HRMS。在较高温度(>-10°C)下,这种双金属中间体热分解,产生大量消除产物以及碘烷醇。对后者的观察表明,C(sp3)-I 键还原消除优先于任何其他具有挑战性的 C-O 键还原消除。据信,环化 THF 环的形成是通过醇/醇盐环化为最近形成的 C(sp3)-I 键而发生的。本文的结果表明,使用 F+ 氧化剂可以在高价镍中心形成具有挑战性的 C(sp3)–OC(sp3)
    DOI:
    10.1021/jacs.0c0738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ygen-atom transfer from nitrous oxide (NNO) to nickel alkyls. Syntheses and reactions of nickel(II) alkoxides
    作者:Phillip T. Matsunaga、John C. Mavropoulos、Gregory L. Hillhouse
    DOI:10.1016/0277-5387(94)00330-h
    日期:1995.1
    2 CH 2 CH 2 } ( 10 ) exclusively. Complex 10 undergoes elimination reactions with HCl to give 2-pentanol, with I 2 to give 2-methyl-tetrahydrofuran, and with CO to give δ-caprolactone. The β,β′-dimethyl substituted metallacycles, meso -(bipy)NiCH 2 CH(CH 3 )CH(CH 3 )CH 2 } ( 11 ) and d,l -(bipy)NiCH 2 CH (CH 3 )CH(CH 3 )CH 2 } ( 12 ) react with N 2 O to produce the oxametallacycles (bipy)Ni cis
    摘要二烷基配合物(bipy)Ni(R)2)(1 REt; 2,Riso -Bu; bipy2,2'-bpyridine)与一氧化二氮(1 atm)反应生成(II )烷氧基烷基络合物(bipy)Ni(OR)(R)(3,REt; 4,Riso -Bu),依次进行CO插入,然后在一氧化碳气氛下进行还原消除,得到相应的酯(来自3的丙酸乙酯;来自4的2-甲基丁酸-2-甲基丙基酯)。一氧化二氮环戊烷络合物(bipy)Ni (CH 2)4}(5)反应生成氧杂属环(bipy)Ni O(CH 2)3 CH 2}(6)和(phen)Ni ( CH 2)4}(7; phen1,10-咯啉)得到(phen)Ni O(CH 2)3 CH 2}(8)。配合物6与HCl进行消除反应,得到1-丁醇,与I 2进行消除反应,得到四氢呋喃,与CO进行消除反应,得到δ-戊内酯。α-甲基取代的属环(bipy)Ni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2,2'',6,6''-四甲氧基-4,4''-双(二苯基膦基)-3,3''-联吡啶(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N'-亚硝基尼古丁 (R)-DRF053二盐酸盐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S)-(-)-[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双(乙腈)铁(II)六氟锑酸盐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1'R,2'S)-尼古丁1,1'-Di-N-氧化物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氯苯那敏-D6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韦德伊斯试剂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布索坦杂质66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雷索替丁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扎那韦中间体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镉,二碘四(4-甲基吡啶)- 锌,二溴二[4-吡啶羧硫代酸(2-吡啶基亚甲基)酰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