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33378-6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33378-67-8
化学式
C13H11Cl2NO3
mdl
——
分子量
300.141
InChiKey
SXYNEDWVPPFWQ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8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48.4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丙基磷酸酐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8-((5-(1H-indol-3-yl)-1,3,4-oxadiazol-2-yl)methoxy)-5,7-dichlor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喹啉-恶二唑的合成:其抗癌潜力和计算性微管蛋白结合研究
    摘要:
    摘要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生物学功能和不同活性的结构药理的杂合小分子在对抗各种类型恶性肿瘤的癌症药物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描述了从取代的2-(喹啉-8-基氧基)acetohydrazides和吲哚-3-羧酸通过采用T3P的12个新的取代的喹啉吲哚恶二唑杂种的有效,干净和战略合成®作为绿色催化剂。通过IR,1 H NMR,13建立了新合成化合物的结构。C NMR,DEPT C-NMR和MS光谱证据以及CHN分析数据。使用MTT分析法检测了所有吲哚-喹啉-恶二唑类化合物在乳腺癌细胞(MCF7)和正常肾脏(vero)细胞中的体外细胞毒性潜力。8-((5-(3-(1 H- 吲哚-3-基)丙基)-1,3,4-恶二唑-2-基)甲氧基)喹啉( 3d )的IC50值低且选择性指数高在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进程分析中也显示出有丝分裂阻滞。微管破坏可以诱导G 2 / M期细胞周期停滞,导致异常的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配体
    DOI:
    10.1007/s11164-015-2412-8
  • 作为产物:
    描述:
    5,7-二氯-8-羟基喹啉溴乙酸乙酯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Facile Synthesis of Tricyclic Oxazino- or Oxazepino-Fused Tetrahydroquinolines via Intramolecular Reductive Amidation
    摘要:
    乙酸中锌促进的(8-喹啉氧基)烷基酯还原环化反应被证明是一种便捷的方法,用于合成含氧杂环或氧杂环并环的氢化喹啉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并能提供优异的产率。
    DOI:
    10.1055/s-0030-12600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ew Series of 1,3,4-Oxadiazole Linked Quinolinyl-Pyrazole/Isoxazole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Evaluation
    作者:V. Basavanna、M. Chandramouli、C. Kempaiah、U. K. Bhadraiah、Chandra、N. S. Lingegowda、Shridevi Doddamani、S. Ningaiah
    DOI:10.1134/s1070363221110128
    日期:2021.11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