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dimethylamino)-3-phenylbut-3-en-2-one | 66606-2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dimethylamino)-3-phenylbut-3-en-2-one
英文别名
——
4-(dimethylamino)-3-phenylbut-3-en-2-one化学式
CAS
66606-22-2
化学式
C12H15NO
mdl
——
分子量
189.257
InChiKey
JMXVESGATWXZO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SDS

SDS:b7c3eb0d3694af9e04e11f3fdf218b6c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 Simple Synthesis of Pyrroles
    摘要:
    描述了一种新颖、便捷的合成吡咯的方法,采用2-氨基-1-烯基酮与α-氨基羰基化合物的环缩合反应。
    DOI:
    10.1055/s-1987-28006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 以 xylene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65%的产率得到4-(dimethylamino)-3-phenylbut-3-e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丙酮作为杂环合成中的结构单元:多官能取代吡啶和稠合吡啶的合成
    摘要:
    许多吡啶硫酮具有生物活性。鉴于我们有兴趣利用容易获得的烯胺酮 3 作为起始材料开发多官能取代的杂芳烃的有效合成。因此,用氰硫基乙酰胺或氰基乙酰胺处理烯胺酮 3 得到吡啶硫酮 5a 和吡啶酮 5b。化合物 5a 在回流的乙醇钠中与 α-卤代酮反应,得到噻吩并吡啶衍生物 9a-e。化合物5a与甲基碘反应得到2-甲基硫代吡啶10。吡啶硫酮5a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的缩合得到加合物11并且与肼水合物得到12。化合物 5a 与亚芳基丙腈反应生成苯乙烯基衍生物 14a – d。化合物 14a-d 也由 5a 与芳香醛在相同条件下缩合制备。噻吩并吡啶衍生物 9a – d 与原甲酸三乙酯、乙酸酐、二硫化碳和亚硝酸钠回流,分别得到化合物 19 – 23。氨基吡唑 12 与二甲氨基苯丙酮盐酸盐 24 或烯胺酮 30 在回流的 DMF 中反应生成化合物 26a-d。用 32 处理 12 得到 34 。化合物
    DOI:
    10.1080/104265007015428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icient and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GSK1265744, a Potent HIV Integrase Inhibitor
    作者:Huan Wang、Matthew D. Kowalski、Ami S. Lakdawala、Frederick G. Vogt、Lianming Wu
    DOI:10.1021/ol503580t
    日期:2015.2.6
    A novel synthesis of GSK1265744, a potent HIV integrase inhibitor, is described. The synthesis is highlighted by an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the densely functionalized pyridinone core as well as a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formation of the acyl oxazolidine moiety. The latter exploits the target molecule’s ability to chelate to Mg2+, a key feature in the integrase inhibitor’s mechanism of action.
    描述了一种有效的HIV整合酶抑制剂GSK1265744的新型合成方法。高效官能的吡啶酮酮核的有效构建以及酰基恶唑烷部分的高度非对映选择性形成突出了该合成过程。后者利用靶分子螯合Mg 2+的能力,Mg 2+是整合酶抑制剂作用机制的关键特征。
  • Synthese von substituierten 2-Aminonicotinonitrilen
    作者:Reinhard Troschütz、Thomas Dennstedt
    DOI:10.1002/ardp.19943270107
    日期:——
    Mono‐, di‐ und trisubstituierte 2‐Aminonicotinonitrile vom Typ 8, 13, 14 und 19 lassen sich aus Keton‐Mannich‐Basen Hydrochloriden 4 · HCl, Enonen 12, β‐Aminovinylketonen 17, 3‐Aminoacrolein‐Derivaten 18 sowie Vinamidinium Perchloraten 21 und in situ erzeugtem 3,3‐Diamino‐acrylnitril (3) herstellen.
    可以从酮曼尼希碱、盐酸盐 4 HCl、烯酮 12、β-氨基乙烯基酮 17、3-氨基丙烯醛衍生物 18 和 vinamidinium 和高氯酸盐中获得 8、13、14 和 19 型的单、二和三取代的 2-氨基烟腈3,3-二氨基-丙烯腈 (3) 原位生成。
  • Verbesserte Synthese von methyl- und phenylsubstituierten Pyrido[2,3-d]pyrimidin-2,4-diaminen
    作者:Reinhard Troschütz、Thomas Dennstedt
    DOI:10.1002/ardp.19943270406
    日期:——
    Die Titelverbindungen 4b‐g, 10a,b und 13 lassen sich durch “Cyclokondensation” der 1,3‐Biselektrophile la‐e, 5b,f,g, 7b,d, 8a,b und 12 mit 2,4,6‐Triaminopyrimidin (2) in verbesserten Ausb. darstellen.
    标题化合物 4b-g、10a、b 和 13 可以通过 1,3-双亲电试剂 la-e、5b、f、g、7b、d、8a、b 和 12 与 2,4、 6-三氨基嘧啶 (2) 的产率提高。代表。
  • 1-Benzoyl-3-(arylphyridyl)urea compounds
    申请人:Eli Lilly and Company
    公开号:US04405552A1
    公开(公告)日:1983-09-20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1-benzoyl-3-(arylpyridyl)urea compounds useful as insecticides.
    本发明涉及1-苯甲酰基-3-(芳基吡啶基)脲类化合物,可用作杀虫剂。
  • 1-Benzoyl-3-(arylpyridyl)urea compounds
    申请人:Eli Lilly and Company
    公开号:US04508722A1
    公开(公告)日:1985-04-02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directed to 1-benzoyl-3-(arylpyridyl)urea compounds useful as insecticides.
    本发明涉及作为杀虫剂有用的1-苯甲酰基-3-(芳基吡啶基)脲类化合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