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phenyl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2-carboxamide | 304660-57-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phenyl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2-carboxamide
英文别名
N-(1-phenylethyl)-3,4-dihydro-1H-isoquinoline-2-carboxamide
N-(1-phenyl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2-carboxamide化学式
CAS
304660-57-9
化学式
C18H20N2O
mdl
——
分子量
280.37
InChiKey
JZSYSKKTJZZZC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8
  • 拓扑面积:
    32.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氢异喹啉二氧化碳(1-溴乙基)苯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70.0~95.0 ℃ 、1.45 MPa 条件下, 反应 6.0h, 以98%的产率得到N-(1-phenylethyl)-3,4-dihydroisoquinoline-2-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微波辅助施陶丁格-氮杂-维蒂希反应一锅法连续合成异氰酸酯和尿素衍生物。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案,用于从烷基卤化物和伯胺或仲胺合成 N,N'-二取代脲衍生物。合成途径结合了亲核取代和 Staudinger-aza-Wittig 反应,在聚合物结合的二苯基膦存在下,在 14 bar 的 CO2 压力下,并在一个一锅两步法中进行。该协议在微波辐射下进行了优化,放大实验是在帕尔反应器的常规条件下进行的。最终化合物在简单过滤后以几乎定量的总产率分离,这使得该过程容易且快速执行。
    DOI:
    10.3762/bjoc.9.27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pot sequential synthesis of isocyanates and urea derivatives via a microwave-assisted Staudinger–aza-Wittig reaction
    作者:Diego Carnaroglio、Katia Martina、Giovanni Palmisano、Andrea Penoni、Claudia Domini、Giancarlo Cravotto
    DOI:10.3762/bjoc.9.274
    日期:——
    A fast and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N,N'-disubstituted urea derivatives from alkyl halides and primary or secondary amine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ynthetic pathway combines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s and a Staudinger-aza-Wittig rea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lymer-bound diphenylphosphine under 14 bar of CO2 pressure and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one-pot two-step process. The protocol has
    已开发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案,用于从烷基卤化物和伯胺或仲胺合成 N,N'-二取代脲衍生物。合成途径结合了亲核取代和 Staudinger-aza-Wittig 反应,在聚合物结合的二苯基膦存在下,在 14 bar 的 CO2 压力下,并在一个一锅两步法中进行。该协议在微波辐射下进行了优化,放大实验是在帕尔反应器的常规条件下进行的。最终化合物在简单过滤后以几乎定量的总产率分离,这使得该过程容易且快速执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