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per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 | 106376-1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per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
英文别名
N-[(2,3,4,5,6-penta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
N-((per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化学式
CAS
106376-17-4
化学式
C13H8F5N
mdl
——
分子量
273.205
InChiKey
PXWNSTFOTOSTJ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92.1±35.0 °C(Predicted)
  • 密度:
    1.43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1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per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对甲苯磺酰氯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77 %的产率得到4-methyl-N-((perfluorophenyl)methyl)-N-phen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直接 C-H/C-F 偶联,可见光诱导仲 N-烷基苯胺与多氟芳烃的选择性 α-氟芳基化
    摘要:
    亲核仲烷基苯胺与多氟芳烃的直接和选择性氟芳基化首先通过可见光诱导的 C-H/C-F 偶联在碱的帮助下实现。利用该方案从多氟芳烃和N-烷基苯胺中选择性生产各种α-多氟芳基苯胺,包括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衍生物。机理研究表明,碱促进烷基苯胺的 α-C-H 键发生光化学 C-H 断裂,产生 N - α-碳自由基,然后自由基加成到多氟芳烃上。
    DOI:
    10.1021/acs.orglett.3c01591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氟苯甲醛苯胺甲酸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73%的产率得到N-((perfluorophenyl)meth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BF3·Et2O作为无金属催化剂,用于以甲酸为还原剂的醛与胺的直接还原胺化
    摘要:
    在廉价的 BF 3 ·Et 2催化下,使用甲酸作为还原剂的醛与胺的通用无金属和无碱直接还原胺化O 已开发。广泛的伯胺和仲胺以及不同取代的醛与这种转化相容,从而可以轻松获得各种仲胺和叔胺,高产率和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此外,该方法有利于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后期功能化以及商业化药物分子和生物相关氮杂环的制备。该工艺操作简单,易于放大,不需要干燥条件、惰性气氛或除水剂。机理研究揭示了 BF 3对亚胺的活化和甲酸的氢化物转移的参与。
    DOI:
    10.1039/d1gc01468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HC-Iridium(III) Complexes Based on<i>N</i>-Iminoimidazolium Ylides and Their Use for the Amine Alkylation by Borrowing Hydrogen Catalysis
    作者:Vincent Guérin、Claude Y. Legault
    DOI:10.1021/acs.organomet.0c00726
    日期:2021.2.8
    ylides,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NHC-iridium(III) complexes.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in the amine alkylation of anilines using borrowing hydrogen catalysis. The high-yielding synthesis of a small library of complexes allowed a rapid screening of the ideal steric bulk of the NHC unit and basicity of the anionic tether for the investigated model reaction. A bulky aromatic N group on
    我们小组最近开发的源自N-亚咪唑鎓盐的阴离子NHC配体用于合成NHC-(III)配合物。在借用氢催化的苯胺的胺烷基化中评估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小型合成物库的高产率合成,可以快速筛选出NHC单元的理想空间体积和阴离子系链的碱性,以用于所研究的模型反应。为了获得高催化活性,需要在咪唑烷部分上具有庞大的芳族N基团,后者与阴离子基团的碱性成正比。进行反应的选定的底物范围,以提供所需的烷基化苯胺的公平至优异的产率。
  • 一种α-氟芳基仲胺的合成方法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公开号:CN1164961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α‑芳基仲胺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在Ir(ppy)2(dtbbpy)PF6、奎宁环磷酸氢二存在下,采用蓝色光辐照芳基仲胺和多芳烃发生光催化反应,得到α‑芳基仲胺。根据本公开的α‑芳基仲胺的合成方法采用可见光催化策略,直接以多芳烃和芳基仲胺为原料,操作安全简单、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同时有着较广的底物范围,为α‑芳基仲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安全的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