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 | 1021868-15-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
英文别名
2-(1-Methyl-6-sulfanylidenepurin-9-yl)acetic acid
(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化学式
CAS
1021868-15-4
化学式
C8H8N4O2S
mdl
——
分子量
224.243
InChiKey
PVTTUDSEIHCVS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10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称二异丙基脲(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 在 Nα-(2-Boc-aminoethyl)-Nε-CBZ-L-lysine allyl ester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生成 2-(1-methyl-6-sulfanylidenepurin-9-yl)-N-propan-2-yl-N-(propan-2-ylcarbamo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新型1-甲基-6-巯基嘌呤碱基的肽核酸的合成†
    摘要:
    一种新的肽核酸(PNA)单体16含有一个新的1-甲基-6-巯基嘌呤碱通过偶合合成原位生成(1-甲基-6-巯嘌呤-9-基)乙酸的酰氯(6)在吡啶和Ph 3 P中使用10%CCl 4将其转化为L-赖氨酸骨架(13)。在NaH存在下,由6-巯基-1-甲基嘌呤和溴乙酸乙酯合成化合物6,然后进行碱水解并随后用阳离子中和交换树脂。通过在NaBH 3存在下使Nϵ-CBZ-L-赖氨酸烯丙基酯与Boc-氨基乙醛反应获得L-赖氨酸主链(13)。CN在还原胺化条件下。使用BOC-BHA-PEG-PS树脂作为固体支持物,并在Ph 3 P存在下,在DCM中通过10%CCl 4原位生成16的酰氯,实现了单体16向PNA类似物的低聚。
    DOI:
    10.1002/jhet.5570450223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ate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95%的产率得到(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新型1-甲基-6-巯基嘌呤碱基的肽核酸的合成†
    摘要:
    一种新的肽核酸(PNA)单体16含有一个新的1-甲基-6-巯基嘌呤碱通过偶合合成原位生成(1-甲基-6-巯嘌呤-9-基)乙酸的酰氯(6)在吡啶和Ph 3 P中使用10%CCl 4将其转化为L-赖氨酸骨架(13)。在NaH存在下,由6-巯基-1-甲基嘌呤和溴乙酸乙酯合成化合物6,然后进行碱水解并随后用阳离子中和交换树脂。通过在NaBH 3存在下使Nϵ-CBZ-L-赖氨酸烯丙基酯与Boc-氨基乙醛反应获得L-赖氨酸主链(13)。CN在还原胺化条件下。使用BOC-BHA-PEG-PS树脂作为固体支持物,并在Ph 3 P存在下,在DCM中通过10%CCl 4原位生成16的酰氯,实现了单体16向PNA类似物的低聚。
    DOI:
    10.1002/jhet.55704502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a peptide nucleic acid with a novel 1‐methyl‐6‐mercaptopurine base
    作者:Tarek Aboul‐Fadl、Gopalan Rajeev、Arthur D. Broom
    DOI:10.1002/jhet.5570450223
    日期:2008.3
    A novel peptide nucleic acid (PNA) monomer 16 containing a novel 1-methyl-6-mercaptopurine base was synthesized by coupling the in situ generated acid chloride of (1-methyl-6-mercaptopurin-9-yl)acetic acid (6) into an L-lysine backbone (13) using 10% CCl4 in pyridine and Ph3P. Compound 6 was synthesized from 6-mercapto-1-methylpurine and ethylbromoacetate in the presence of NaH followed by alkaline
    一种新的肽核酸(PNA)单体16含有一个新的1-甲基-6-巯基嘌呤碱通过偶合合成原位生成(1-甲基-6-巯嘌呤-9-基)乙酸的酰氯(6)在吡啶和Ph 3 P中使用10%CCl 4将其转化为L-赖氨酸骨架(13)。在NaH存在下,由6-巯基-1-甲基嘌呤和溴乙酸乙酯合成化合物6,然后进行碱水解并随后用阳离子中和交换树脂。通过在NaBH 3存在下使Nϵ-CBZ-L-赖氨酸烯丙基酯与Boc-氨基乙醛反应获得L-赖氨酸主链(13)。CN在还原胺化条件下。使用BOC-BHA-PEG-PS树脂作为固体支持物,并在Ph 3 P存在下,在DCM中通过10%CCl 4原位生成16的酰氯,实现了单体16向PNA类似物的低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