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ET
代谢
草铵膦的代谢在人类中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预计会再次产生肟,随后像甲硫磷那样形成酮。二甲乙酰基团可能水解形成N,N-二甲基甲酰胺,以N-甲基甲酰胺和甲酰胺的形式通过尿液排出...或者是N,N-二甲基碳酰胺酸。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三种肟基碳酰胺,即aldoxime、甲硫菌灵和氧苯甲腈,都将通过R1裂解产生N-甲基甲酰胺和N-甲基氨基甲酸。前者是N,N-二甲基甲酰胺的尿液生物监测标志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14)C-草酰胺在大鼠体内通过两个主要途径降解,这些大鼠每次接受1毫克的(14)C-草酰胺(相当于每公斤体重2.5至4.6毫克),在连续18天或更长时间接受50至150 ppm(大约每公斤体重2.5至7.4毫克/天)的非放射性草酰胺饮食后。草酰胺被水解为一种氧亚氨基代谢物(甲基N-羟基-N',N'-二甲基-1-硫代草酰胺)或通过N,N-二甲基-1-氰甲酰胺(DMCF)酶促转化为N,N-二甲基草酸。氧亚氨基化合物的共轭物、酸及其单甲基衍生物构成了尿液和粪便中排出的代谢物的70%以上。少于0.3%的草酰胺以二氧化碳形式呼出,但(14)C-CO2的摄入占据了组织中剩余放射性活性的50%以上……。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尿液中的主要成分是内酯糖苷酸(占剂量的31-37%)、代谢物内酯(占剂量的13-18%)和母体内酯(占剂量的7-11%)。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癌症分类:E组 人类非致癌性证据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其他毒药 - 氨基甲酸酯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LC50 (大鼠) = 170 毫克/立方米/小时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氨基甲酸酯中毒的临床处理方法与有机磷中毒相似;主要区别在于通常不推荐使用普瑞洛霉素。/氨基甲酸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稳定:评估气道的充足性和通风情况,并根据需要使用氧气、吸痰、插管、人工通气、静脉输液线和心脏监护器。/氨基甲酸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当给予哺乳期山羊(14)C-草胺磷时,大部分剂量会迅速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也会形成一些(14)CO2。在乳汁、血液、尿液或组织中没有检测到完整的草胺磷或相关代谢物;然而,(14)C被整合到乳糖、酪蛋白、甘油三酯脂肪和血液及组织中的蛋白质氨基酸中。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注射14C草胺磷后,小鼠在6小时内排出了75.5%的活性。到96小时时,已有88.7%通过尿液排出,7.7%通过粪便排出。在注射后6小时和72小时,尿液中的有机溶性放射性物质分别占总放射性的24.7%和6.5%。识别出的有机溶性化合物包括草胺磷和甲基N'-甲基-N-(甲基羧基氧基)-1-硫代草酰胺咪唑烷......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关于通过吸入或口服途径暴露后,氨基甲酸盐在哺乳动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目前可用的信息很少。据报道含有残留物的器官包括肝脏、肾脏、大脑、脂肪和肌肉。在大鼠中,半衰期约为3-8小时。看来人类通过尿液排出氨基甲酸盐的速度也很快,而且人类的代谢途径与大鼠相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大鼠代谢研究中,SD大鼠(每性别每组5只动物)通过灌胃接受了单次口服剂量的14C-草酰胺(1毫克/千克)。在大约24小时给药后,约80%的放射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在大约168小时后,约91%的剂量通过尿液排出。在粪便中发现的剂量不到3%,在大鼠尸体中发现的剂量大约为1%。除了肌肉和皮肤外,在任何检查的组织中发现的剂量都不到1%。数据表明,草酰胺口服给药后被迅速吸收,并且快速代谢并通过尿液排出。在消除模式上没有性别差异,并且草酰胺或其代谢物在检查的任何组织中基本上没有蓄积。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1-14C)草酰亚胺在哺乳山羊体内的代谢命运进行了研究。实验动物连续五天口服给予31 ppm草酰亚胺的饮食负荷。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尿液(45.3%)和粪便(7.2%)排出。可食用组织(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和牛奶中的(14C)草酰亚胺当量分别占剂量的6.7%和10.2%。一小部分剂量(1.9%)以挥发性代谢物(主要是14CO2)的形式呼出。在组织、牛奶或尿液中未检测到草酰亚胺或任何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观察到(1-14C)草酰亚胺的大量降解/代谢。放射性硫氰酸盐是牛奶以及所有组织样本的甲醇/水提取物中鉴定出的主要代谢物。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