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1,10-phenanthrolin-4-yl)ethane | 120096-0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1,10-phenanthrolin-4-yl)ethane
英文别名
1,2-bis(1,10-phenantrolin-4-yl)ethane;4-[2-(1,10-Phenanthrolin-4-yl)ethyl]-1,10-phenanthroline
1,2-bis(1,10-phenanthrolin-4-yl)ethane化学式
CAS
120096-07-3
化学式
C26H18N4
mdl
——
分子量
386.456
InChiKey
YWWRALNLXFLSJ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8
  • 拓扑面积:
    5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 lithium perchlorate 、 1,2-bis(1,10-phenanthrolin-4-yl)ethane甲醇 为溶剂, 以82%的产率得到[Ru(2,2'-bipyridine)2(1,2-bis(1,10-phenantrolin-4-yl)ethane)](ClO4)2
    参考文献:
    名称:
    钌-钴和钌-镍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化学性质
    摘要:
    三个双核络合物,两个 Ru(II)-Co(III) 和一个 Ru(II)-Ni(II) 多吡啶基配合物,通过使用乙烯和五亚甲基连接的双菲咯啉作为桥连配体制备。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能。每个金属复合部件都显示为电绝缘的。由于预期 Ru(II) 作为光敏剂和 Co(III) 或 Ni(II) 部分作为电子受体的作用,因此进行了光催化 CO2 还原实验。Ru(II)-Co(III) 体系的催化能力与相应的分子间体系几乎相同,具有提高的 CO/H2 选择性,表明 Co(III) 多吡啶配合物与 Co 一样有效(II) 催化中心的物种。
    DOI:
    10.1246/bcsj.72.725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基-1,10-邻二氮杂菲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1,2-bis(1,10-phenanthrolin-4-yl)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相应的单体亚甲基碳负离子的氧化偶联有效合成1,2-双(2,2'-联吡啶基)乙烷和1,2-双(1,10-菲咯啉基)乙烷配体
    摘要:
    几种二聚物1,2-双(2,2'-联吡啶基)乙烷(1,2,6,7和9和1,2-双(1,10-菲咯啉基))乙烷(3,4和5)通过使用Br 2,I 2和1,2-二溴乙烷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相应的单体亚甲基碳负离子,可以高产率地合成配体。由3个四甲基-2,2'-联吡啶和1个四甲基-1,10-菲咯啉获得的化合物的结构已基于其1 H-NMR谱进行了指定。报道了这些新的配体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性质。它们显示出强烈的荧光光谱。
    DOI:
    10.1002/hlca.198807106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1,2-Bis(2,2?-bipyridinyl)ethane and 1,2-bis(1,10-phenanthrolinyl)ethane ligands by oxidative coupl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monomeric methylene carbanions
    作者:Jean-Marie Lehn、Raymond Ziessel
    DOI:10.1002/hlca.19880710617
    日期:1988.9.28
    Several dimeric 1,2-bis (2,2-bipyridinyl)ethane (1,2,6,7, and 9 and 1,2-bis(1,10-phenanthrolinyl)) ethane (3,4, and 5) liga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high yield by oxidative coupl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monomeric methylene carbanions using as oxidating agents Br2, I2, and 1,2-dibromoethan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obtained from three tetramethyl-2,2′-bipyridines and one tetra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几种二聚物1,2-双(2,2'-联吡啶基)乙烷(1,2,6,7和9和1,2-双(1,10-菲咯啉基))乙烷(3,4和5)通过使用Br 2,I 2和1,2-二溴乙烷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相应的单体亚甲基碳负离子,可以高产率地合成配体。由3个四甲基-2,2'-联吡啶和1个四甲基-1,10-菲咯啉获得的化合物的结构已基于其1 H-NMR谱进行了指定。报道了这些新的配体的电子吸收和发射性质。它们显示出强烈的荧光光谱。
  • Synthesis and Phot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uthenium–Cobalt and Ruthenium–Nickel Dinuclear Complexes
    作者:Nobuko Komatsuzaki、Yuichiro Himeda、Takuji Hirose、Hideki Sugihara、Kazuyuki Kasuga
    DOI:10.1246/bcsj.72.725
    日期:1999.4
    Three dinuclear colmplexes, two Ru(II)–Co(III) and one Ru(II)–Ni(II) polypyridyl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by the use of ethylene- and pentamethylene-linked bisphenanthroline as the bridging ligands. Their photo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examined. Each metal complex component was shown to be electronically insulated. Since the roles of the Ru(II) as a photosensitizer and the Co(III)
    三个双核络合物,两个 Ru(II)-Co(III) 和一个 Ru(II)-Ni(II) 多吡啶基配合物,通过使用乙烯和五亚甲基连接的双菲咯啉作为桥连配体制备。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能。每个金属复合部件都显示为电绝缘的。由于预期 Ru(II) 作为光敏剂和 Co(III) 或 Ni(II) 部分作为电子受体的作用,因此进行了光催化 CO2 还原实验。Ru(II)-Co(III) 体系的催化能力与相应的分子间体系几乎相同,具有提高的 CO/H2 选择性,表明 Co(III) 多吡啶配合物与 Co 一样有效(II) 催化中心的物种。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 5-硝基-1,10-菲罗啉硫酸亚铁 5-硝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硝基-1,10-菲咯啉 5-甲氧基-2-(三氟甲基)-1,10-菲并啉-4(1H)-酮 5-甲氧基-1H-1,10-菲咯啉-4-酮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亚铁高氯酸盐 5-甲基-1,10-菲咯啉 5-溴-1,10-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