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L-亮氨酰-D-苯丙氨酸 | 21675-59-2

中文名称
L-亮氨酰-D-苯丙氨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Leu-D-Phe
英文别名
Leucyl-D-phenylalanin;L-leucyl-D-phenylalanine;N-L-leucyl-D-phenylalanine;N-L-Leucyl-D-phenylalanin;D-Phenylalanine, L-leucyl-;(2R)-2-[[(2S)-2-amino-4-methylpentanoyl]amino]-3-phenylpropanoic acid
L-亮氨酰-D-苯丙氨酸化学式
CAS
21675-59-2
化学式
C15H22N2O3
mdl
——
分子量
278.351
InChiKey
KFKWRHQBZQICHA-QWHCGFS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92.4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429909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L-亮氨酰-D-苯丙氨酸 、 copper(II) nitrate 在 aq. KOH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L-亮氨酰-D-或L-亮氨酰-L-苯丙氨酸的铜(II)配合物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分子轨道计算
    摘要:
    制备了[CuL(H 2 O)]·H 2 O 1(H 2 L = L -Leu- D -Phe)和[CuL] 2(H 2 L = L -Leu- L -Phe)的配合物,结构特征。在这两种情况下,Cu的配位都是扭曲的四棱锥,二肽占据了三个基本位置,第四个被相邻分子的羧基氧占据。水分子和另一种络合物的肽氧在1和2的顶端位置完成铜的配位, 分别。因此,二肽还充当金属中心之间的桥连配体,使得两种化合物在固态下均显示出聚合物结构。在这两个中,二肽的苯基与金属相距很远,因为它与顶端配体在同一侧。相反,在溶液中发现苯基残基与Cu in 2之间的相互作用。该行为被解释为由于在晶体中检测到的聚合物结构的破坏。铜(II)离子与芳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对与苯分子相互作用的简化模型[Cu(OH)2(NH 3)2 ]进行的分子轨道方法评估的。
    DOI:
    10.1039/dt9960003449
  • 作为产物:
    描述:
    N-(N-benzyloxycarbonyl-L-leucyl)-D-phenylalanine ethyl ester 在 1,4-二氧六环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生成 L-亮氨酰-D-苯丙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Synge, Biochemical Journal, 1948, vol. 42, p. 99,10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ge, Biochemical Journal, 1948, vol. 42, p. 99,101
    作者:Synge
    DOI:——
    日期:——
  • Structure of copper(II) complexes with L-leucyl-D- or L-leucyl-L-phenylalanine and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 on their stabilization
    作者:Giuseppe Maccarrone、Giorgio Nardin、Lucio Randaccio、Giovanni Tabbi、Marzio Rosi、Antonio Sgamellotti、Enrico Rizzarelli、Ennio Zangrando
    DOI:10.1039/dt9960003449
    日期:——
    exhibit a polymeric structure in the solid state. In both the phenyl group of the dipeptide is far apart from the metal, since it is on the same side as the apical ligand. In contrast,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henyl residue with Cu in 2 is found in solution. The behaviour is interpreted as due to breaking of the polymeric structure detected in the crystal.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pper(II) ion and
    制备了[CuL(H 2 O)]·H 2 O 1(H 2 L = L -Leu- D -Phe)和[CuL] 2(H 2 L = L -Leu- L -Phe)的配合物,结构特征。在这两种情况下,Cu的配位都是扭曲的四棱锥,二肽占据了三个基本位置,第四个被相邻分子的羧基氧占据。水分子和另一种络合物的肽氧在1和2的顶端位置完成铜的配位, 分别。因此,二肽还充当金属中心之间的桥连配体,使得两种化合物在固态下均显示出聚合物结构。在这两个中,二肽的苯基与金属相距很远,因为它与顶端配体在同一侧。相反,在溶液中发现苯基残基与Cu in 2之间的相互作用。该行为被解释为由于在晶体中检测到的聚合物结构的破坏。铜(II)离子与芳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对与苯分子相互作用的简化模型[Cu(OH)2(NH 3)2 ]进行的分子轨道方法评估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