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Dimethyl-pyrazolinium-3-oxid | 4077-7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Dimethyl-pyrazolinium-3-oxid
英文别名
Vst39HM4ML;2,2-dimethyl-3,4-dihydropyrazol-2-ium-5-olate
1,1-Dimethyl-pyrazolinium-3-oxid化学式
CAS
4077-77-4
化学式
C5H10N2O
mdl
MFCD18482211
分子量
114.147
InChiKey
KMKPVUOKSBJYQ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35.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vsyannikova,L.A. et al., 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68, vol. 4, p. 449 - 451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偏二甲肼丙烯酸甲酯(MA)甲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63%的产率得到1,1-Dimethyl-pyrazolinium-3-oxid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reactions of some 1,1-dialkylhydrazines with unsaturated and bromo aliphatic acids
    摘要:
    各种 1,1-二烷基肼 经丙炔酸或 2-或 3-卤代丙烯酸烷基化后得到 (E)-3-(1,1-二基肼-1-碘)丙烯酸酯。3-溴丙酸与 N-氨基吗啉反应生成 N-氨基吗啉。 3-溴丙酸与 N-氨基吗啉反应生成 1-氨基-1-(2-羧乙基)-吗啉溴化物 (11)、 与 N-氨基哌啶反应生成 双(1-氨基哌啶)2-氧代-1-氮杂-5-氮杂螺[4,5]癸烷三溴化物(10) 三溴化物 (10),用 1,1-二乙基肼生成 1,1-二乙基-3-氧代吡唑烷铵 溴化物 (9),而用 1,1- 二甲基肼则可生成 1 : 3-(1,1-二甲基肼-1-碘)丙酸盐(5a)和 1-(2-二甲基肼-1-碘)丙酸盐 (5a) 和 1-(2-羧乙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a) 发生 1 : 1 加合物。 1,1-二甲基肼与丙炔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和衣康酸反应生成 和衣康酸反应,得到(1,1-二甲基吡唑-1-鎓)-3-醇(4)、 (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3-醇酸盐(1a)和 (1,1-Dimethyl-3-oxopyrazolidin-1-io-4-yl)acetate (7)。1,1-二甲基肼 与 3-溴丙酸乙酯反应生成 1-(2-乙氧羰基乙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b) 和 1,1-二甲基肼 溴化物 (8b) 和 (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3-叶酸盐 (1a),而其 与溴乙酸反应生成 1 : 1 的 (1,1-二甲基肼-1-io)乙酸酯加合物 (5b) 和 1-羧基(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 (5b) 和 1-羧甲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c)。 溴化物 (8c)。
    DOI:
    10.1071/ch98013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i>-Ammonium Ylide Mediators for Electrochemical C–H Oxidation
    作者:Masato Saito、Yu Kawamata、Michael Meanwell、Rafael Navratil、Debora Chiodi、Ethan Carlson、Pengfei Hu、Longrui Chen、Sagar Udyavara、Cian Kingston、Mayank Tanwar、Sameer Tyagi、Bruce P. McKillican、Moses G. Gichinga、Michael A. Schmidt、Martin D. Eastgate、Massimiliano Lamberto、Chi He、Tianhua Tang、Christian A. Malapit、Matthew S. Sigman、Shelley D. Minteer、Matthew Neurock、Phil S. Baran
    DOI:10.1021/jacs.1c03780
    日期:2021.5.26
    taking a first-principles approach guided by computation, these new mediators were identified and rapidly expanded into a library using ubiquitous building blocks and trivial synthesis techniques. The ylide-based approach to C–H oxidation exhibits tunable selectivity that is often exclusive to this class of oxidants and can be applied to real-world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harmaceutical sectors
    强 C(sp 3 )-H 键的位点特异性氧化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效用。从简化对代谢物的获取和先导化合物的后期多样化到截断逆合成计划,学术界和工业界都越来越需要新的试剂和方法来实现这种转变。当前化学试剂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在结构和反应性方面缺乏多样性,这阻碍了用于快速筛选的组合方法的使用。在这方面,定向进化仍然最有希望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实现复杂的 C-H 氧化。在此,我们提出了一个设计合理的平台,该平台使用N-铵叶立德作为电化学驱动的氧化剂,用于位点特异性、化学选择性 C(sp 3 )-H 氧化。通过采用以计算为指导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这些新的介质被识别出来,并使用无处不在的构建块和简单的合成技术迅速扩展到一个库中。基于叶立德的 C-H 氧化方法表现出可调的选择性,这通常是此类氧化剂独有的,可应用于农业和制药领域的实际问题。
  • DALTON L. K.; DEMERAC S.; ELMES B. C., AUSTRAL. J. CHEM., 1980, 33, NO 6, 1365-1372
    作者:DALTON L. K.、 DEMERAC S.、 ELMES B. C.
    DOI:——
    日期:——
  • LE BERRE A.; PORTE C., BULL. SOC. CHIM. FRANCE <BSCF-AS>, 1976, NO 3-4, PART. 2, 476-482
    作者:LE BERRE A.、 PORTE C.
    DOI:——
    日期:——
  • BERRE A. LE; PORTE C., BULL. SOC. CHIM. FRANCE, 1978, PART 2, NO 11-12, 602-608
    作者:BERRE A. LE、 PORTE C.
    DOI:——
    日期:——
  • The reactions of some 1,1-dialkylhydrazines with unsaturated and bromo aliphatic acids
    作者:LK Dalton、S Demerac、BC Elmes
    DOI:10.1071/ch9801365
    日期:——

    Various 1,1-dialkylhydrazines are alkylated by propiolic acid or 2- or 3-halopropenoic acids to give (E)-3-(1,1-dialkylhydrazin-1- io)propenoates. ��� 3-Bromopropionic acid reacts with N-aminomorpholine to give 1-amino-1-(2-carboxyethyl)-morpholinium bromide (11), with N- aminopiperidine to give bis(1-aminopiperidinium) 2-oxo-1-aza-5- azoniaspiro[4,5]decane tribromide (10), with 1,1-diethylhydrazine to give 1,1-diethyl-3-oxopyrazolidinium bromide (9) while with 1,1- dimethylhydrazine the 1 : 1 adduct of 3-(1,1-dimethylhydrazin-1- io)propionate (5a) and 1-(2-carboxyethyl)-1,1-dimethylhydrazinium bromide (8a) is obtained. The reaction of 1,1-dimethylhydrazine with methyl propiolate, methyl propenoate and itaconic acid gives (1,1- dimethylpyrazol-1-ium)-3-olate (4), (1,1-dimethyl-2-pyrazolin-1-ium)-3- olate (1a) and (1,1-dimethyl-3-oxopyrazolidin-1-io-4-yl)acetate (7) respectively. 1,1-Dimethylhydrazine reacts with ethyl 3-bromopropionate to give both 1-(2-ethoxycarbonylethyl)-1,1-dimethylhydrazinium bromide (8b) and (1,1-dimethyl-2-pyrazolin-1-ium)-3-olate (1a) while its reaction with bromoacetic acid gives the 1 : 1 adduct of (1,1- dimethylhydrazin-1-io)acetate (5b) and 1-carboxymethyl-1,1- dimethylhydrazinium bromide (8c).

    各种 1,1-二烷基肼 经丙炔酸或 2-或 3-卤代丙烯酸烷基化后得到 (E)-3-(1,1-二基肼-1-碘)丙烯酸酯。3-溴丙酸与 N-氨基吗啉反应生成 N-氨基吗啉。 3-溴丙酸与 N-氨基吗啉反应生成 1-氨基-1-(2-羧乙基)-吗啉溴化物 (11)、 与 N-氨基哌啶反应生成 双(1-氨基哌啶)2-氧代-1-氮杂-5-氮杂螺[4,5]癸烷三溴化物(10) 三溴化物 (10),用 1,1-二乙基肼生成 1,1-二乙基-3-氧代吡唑烷铵 溴化物 (9),而用 1,1- 二甲基肼则可生成 1 : 3-(1,1-二甲基肼-1-碘)丙酸盐(5a)和 1-(2-二甲基肼-1-碘)丙酸盐 (5a) 和 1-(2-羧乙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a) 发生 1 : 1 加合物。 1,1-二甲基肼与丙炔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和衣康酸反应生成 和衣康酸反应,得到(1,1-二甲基吡唑-1-鎓)-3-醇(4)、 (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3-醇酸盐(1a)和 (1,1-Dimethyl-3-oxopyrazolidin-1-io-4-yl)acetate (7)。1,1-二甲基肼 与 3-溴丙酸乙酯反应生成 1-(2-乙氧羰基乙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b) 和 1,1-二甲基肼 溴化物 (8b) 和 (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3-叶酸盐 (1a),而其 与溴乙酸反应生成 1 : 1 的 (1,1-二甲基肼-1-io)乙酸酯加合物 (5b) 和 1-羧基(1,1-二甲基-2-吡唑啉-1-鎓) (5b) 和 1-羧甲基-1,1-二甲基肼溴化物 (8c)。 溴化物 (8c)。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4S,4''S)-2,2''-环亚丙基双[4-叔丁基-4,5-二氢恶唑] 香豆素-6-羧酸 锌离子载体IV 钐(III) 离子载体 II 苯,(2,2-二氟乙烯基)- 聚二硫二噻唑烷 缩胆囊肽9 甲酰乙内脲 甲巯咪唑 甲基羟甲基油基噁唑啉 甲基5-羟基-3,5-二甲基-4,5-二氢-1H-吡唑-1-羧酸酯 甲基5-甲基-4,5-二氢-1H-吡唑-1-羧酸酯 甲基5-氰基-4,5-二氢-1,2-恶唑-3-羧酸酯 甲基5-乙炔基-4,5-二氢-1H-吡唑-3-羧酸酯 甲基4-甲基-5-氧代-4,5-二氢-1H-吡唑-3-羧酸酯 甲基4-甲基-4,5-二氢-1H-吡唑-3-羧酸酯 甲基4-乙炔基-4,5-二氢-1H-吡唑-3-羧酸酯 甲基4,5-二氮杂螺[2.4]庚-5-烯-6-羧酸酯 甲基4,5-二氢-5-乙基-1H-吡唑-1-羧酸酯 甲基(E)-3-[6-[1-羟基-1-(4-甲基苯基)-3-(1-吡咯烷基)丙基]-2-吡啶基]丙烯酰酸酯 甲基(5-氧代-4,5-二氢-1,2-恶唑-3-基)乙酸酯 环戊二烯并[d]咪唑-2,5(1H,3H)-二硫酮 溶剂黄93 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 溴化1-十二烷基-2,3-二甲基咪唑 泰比培南酯中间体 泰比培南酯中间体 氨基甲硫酸,[2-[[(2-羰基-1-咪唑烷基)硫代甲基]氨基]乙基]-,O-甲基酯 异噻唑,4,5-二氯-2,5-二氢-2-辛基- 希诺米啉 四氟硼酸二氢1,3-二(叔-丁基)-4,5--1H-咪唑正离子 四唑硝基紫 噻唑丁炎酮 噻唑,4,5-二氢-4-(1-甲基乙基)-,(S)- 噁唑,4,5-二氢-4,4-二甲基-2-(5-甲基-2-呋喃基)- 噁唑,2-庚基-4,5-二氢- 咪唑烷基脲 吡嗪,2,3-二氢-5,6-二甲基-2-丙基- 叔-丁基3-羟基-1,4,6,7-四氢吡唑并[4,3-c]吡啶-5-羧酸酯 双吡唑啉酮 双[(S)-4-异丙基-4,5-二氢噁唑-2-基]甲烷 双((R)-4-(叔丁基)-4,5-二氢恶唑-2-基)甲烷 利美尼啶D4 利美尼啶 假硫代乙内酰脲 依达拉奉杂质DO 依达拉奉杂质 依达拉奉三聚体 依达拉奉 仲班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