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是通过一种通用的溶胶-凝胶燃烧方法,从
四氯化硅与O-甲
硅烷基化的酰
肼衍
生物的反应衍生出的基于酰
肼的超配位
硅络合物合成的。通过1 H,13 C,29 Si NMR和ESI-质谱技术对络合物进行表征。烧结后在产品中观察到细化的形态,即从球形到棒状的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和
TEM图像显示了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成。红外光谱显示出Si–O键,DLS研究表明,在1000°C烧结之前,材料的粒径分布在20至100 nm之间;在烧结之后,粒径分布在70–120 nm之间。分解的凝胶的
TEM图像表明形成了结晶
硅胶棒。这项工作还证明了纳米级
二氧化硅颗粒对抗菌活性(DIZ,MIC和MBC)的影响,即与传统的TEOS(sol-gel)方法相比,超配位
硅络合物衍生的纳米棒显示出更好的活性。通过氧化应激产生活性氧(ROS)的实验证明了纳米
二氧化硅颗粒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