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furfuryl-dicarbothioamidoic acid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furfuryl-dicarbothioamidoic acid
英文别名
Difurfuryl-dithiocarbamidsaeure;Bis(furan-2-ylmethyl)carbamodithioic acid;bis(furan-2-ylmethyl)carbamodithioic acid
difurfuryl-dicarbothioamidoic acid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1H11NO2S2
mdl
——
分子量
253.346
InChiKey
QNCFLLLOYHOAH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6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含苄基和糠基的Pb(II)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研究及其作为PbS纳米粒子的前体的用途。
    摘要:
    已经制备了基于苄基和糠基的九种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铅配合物。使用IR和NMR光谱对复合物进行表征。所有配合物在与二硫代氨基甲酸酯配体相关的(1)H和(13)C NMR光谱中均显示出预期的信号。IR和(13)C NMR光谱研究表明,S(2)CN双键特征随与氮原子相连的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双(N-苄基-N-(2-苯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S,S')铅(II)(3)和双(N-糠基-N-(2-苯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S,S')铅( II)(4)已用作合成乙二胺封端的PbS纳米粒子的单一来源前体。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TIR,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已被用于表征所制备的硫化铅纳米颗粒。PXRD测量表明,PbS纳米粒子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
    DOI:
    10.1016/j.saa.2012.06.05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Furyl amine derivatives
    摘要:
    公开号:
    US02150423A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balt(III) dithiocarbamates for anion sensing and preparation of cobalt sulfide and cobalt-iron sulfide nanoparticles: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dyes with as-prepared nanoparticles
    作者:Govindasamy Gurumoorthy、Palanisamy Jamuna Rani、Subbiah Thirumaran、Samuele Ciattini
    DOI:10.1016/j.ica.2016.10.011
    日期:2017.1
    methylferrocenyl (4), 2-phenylethyl (5)] were prepared and studied by FT-IR, UV–vis and NMR (1H and 13C) spectroscopy. A single crystal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complex 3. Electronic spectral studies suggest octahedral geometry for all the complexes.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3, cobalt atom coordinates to three N,N-difurfuryldithiocarbamate ligands in the S,S′-bidentate mode, forming an
    摘要五种通式[Co(S2CNRR')3]的均配体[其中R =糠基; 制备R'=环己基(1),苄基(2),糠基(3),甲基二茂铁基(4),2-苯乙基(5)],并通过FT-IR,UV-vis和NMR(1H和13C)光谱进行研究。对配合物3进行了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光谱研究表明所有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在3的分子结构中,原子以S,S'-双齿模式配位至三个N,N-二糠基二硫氨基甲酸配体,形成八面体多边形[CoS6]。对3进行DFT计算。通过循环伏安滴定法研究了含有氧化还原活性二茂铁部分的配合物4感测阴离子(苯甲酸酯,F-,Br-和I-)的能力。这项研究表明,配合物4倾向于与Br−配合物3结合,利用图4和5制备硫化钴(3和5)和硫化钴(4)纳米颗粒。制备的纳米颗粒通过PXRD,TEM,EDS,UV-vis和FT-IR光谱表征。硫化钴纳米颗粒的TEM图像显示该颗粒为长方体。硫化钴
  • Antimony(III) Dithiocarbamates: Synthesis, Spectral, Theoret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作者:S. Tamilvanan
    DOI:10.14233/ajchem.2022.23526
    日期:——
    Antimony(III) dithiocarbamate complexes tris(N,N-difurfuryldithiocarbamato-S,S′)antimony(III) (1) and tris(N-furfuryl-N-(2-phenylethyl)dithiocarbamato-S,S′)antimony(III) (2)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CHN analysis, FT-IR, 1H NMR, 13C NMR spectra and antimicrobial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 thioureide ν(C-N) bands occur at 1459 and 1469 cm-1 for complexes 1 and 2, respectively. 1H NMR
    氨基甲酸(III)络合物 三(N,N-二糠基二硫氨基甲酸-S,S')(III) (1) 和三(N-糠基-N-(2-苯乙基)二氨基甲酸-S,S')(III) ) (2) 已通过 CHN 分析、FT-IR、1H NMR、13C NMR 谱和抗菌研究进行合成和表征。配合物 1 和 2 的特征硫脲 ν(CN) 谱带分别出现在 1459 和 1469 cm-1 处。使用 GIAO 方法计算了 1H NMR 和 13C NMR 化学位移,计算出的化学位移与经验位移非常吻合。使用 LANL2DZ 基组通过 DFT/B3LYP 进行了(III)配合物的计算。FMO、MEP、Mulliken 电荷分布和化学活性参数均在同一理论平上计算。通过琼脂测定了浓度为 400 和 800 μg/mL 的 (III) 配合物对四种细菌(霍乱弧菌、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和两种真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活性。
  • Accelerators
    申请人:WINGFOOT CORP
    公开号:US02150424A1
    公开(公告)日:1939-03-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