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11-di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 | 795311-6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11-di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
英文别名
tert-butyl N-[3-(15,16-dimethoxy-11,19-dioxo-5,7-dioxa-20-azapentacyclo[10.8.0.02,10.04,8.013,18]icosa-1(12),2,4(8),9,13,15,17-heptaen-20-yl)propyl]carbamate
6-(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11-di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化学式
CAS
795311-64-7
化学式
C27H28N2O8
mdl
——
分子量
508.528
InChiKey
NWNKTMDILNEVQ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37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11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11-di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盐酸tetrachlorobis(tetrahydrofuran)titanium(IV)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氯仿 为溶剂, 反应 34.0h, 生成 11-(3'-aminopropylidene)-6-(3'-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 dihydrochlor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潜在的DNA线程茚并异喹啉的合成过程中发现9氟化合物的新型自氧化裂解反应。
    摘要:
    茚并异喹啉是一类新的细胞毒性非喜树碱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将不同的胺侧链连接在内酰胺氮以及茚并异喹啉环系统的C11位置上,设计了一种潜在的DNA穿线剂。假设内酰胺氮上的取代基可能向DNA主沟突出,而C11上的取代基向三元“裂解复合体”中的DNA小沟突出。化合物4为了测试这种DNA穿线方案,进行了合成。出乎意料地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11位上的烯基取代基被自氧化裂解,得到了酮。在对9-芴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异常的氧化裂解的可能机理。所提出的机制得到了计算研究的进一步支持。尽管设计的化合物4在各种癌细胞系中均显示出强力的细胞毒性,但它的效价低于其非穿线的对应物,并且不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DOI:
    10.1021/jo048808f
  • 作为产物:
    描述:
    cis-4-carboxy-2-(9H-fluoren-9-yl-methoxycarbonylaminopropyl)-3,4-dihydro-6,7-dimethoxy-3-(3,4-methylenedioxyphenyl)-1(2H)-isoquinolone 在 哌啶氯化亚砜tetrachlorobis(tetrahydrofuran)titanium(IV)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氯仿 为溶剂, 反应 54.0h, 生成 6-(3'-tert-butoxycarbonylaminopropyl)-5,6-dihydro-2,3-dimethoxy-8,9-methylenedioxy-5,11-dioxo-11H-indeno[1,2-c]is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潜在的DNA线程茚并异喹啉的合成过程中发现9氟化合物的新型自氧化裂解反应。
    摘要:
    茚并异喹啉是一类新的细胞毒性非喜树碱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将不同的胺侧链连接在内酰胺氮以及茚并异喹啉环系统的C11位置上,设计了一种潜在的DNA穿线剂。假设内酰胺氮上的取代基可能向DNA主沟突出,而C11上的取代基向三元“裂解复合体”中的DNA小沟突出。化合物4为了测试这种DNA穿线方案,进行了合成。出乎意料地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11位上的烯基取代基被自氧化裂解,得到了酮。在对9-芴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异常的氧化裂解的可能机理。所提出的机制得到了计算研究的进一步支持。尽管设计的化合物4在各种癌细胞系中均显示出强力的细胞毒性,但它的效价低于其非穿线的对应物,并且不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DOI:
    10.1021/jo048808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Autoxidative Cleavage Reaction of 9-Fluoredenes Discovered during Synthesis of a Potential DNA-Threading Indenoisoquinoline
    作者:Xiangshu Xiao、Smitha Antony、Glenda Kohlhagen、Yves Pommier、Mark Cushman
    DOI:10.1021/jo048808f
    日期:2004.10.1
    project out toward the DNA minor groove in the ternary “cleavage complex.” Compound 4 was synthesized in order to test this DNA-threading scenario. It was found unexpectedly that an alkenyl substituent on the C11 position was autoxidatively cleaved under basic conditions to afford a ketone.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unusual oxidative cleavage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ies of a 9-fluoredene
    茚并异喹啉是一类新的细胞毒性非喜树碱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通过将不同的胺侧链连接在内酰胺氮以及茚并异喹啉环系统的C11位置上,设计了一种潜在的DNA穿线剂。假设内酰胺氮上的取代基可能向DNA主沟突出,而C11上的取代基向三元“裂解复合体”中的DNA小沟突出。化合物4为了测试这种DNA穿线方案,进行了合成。出乎意料地发现,在碱性条件下,C11位上的烯基取代基被自氧化裂解,得到了酮。在对9-芴模型化合物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种异常的氧化裂解的可能机理。所提出的机制得到了计算研究的进一步支持。尽管设计的化合物4在各种癌细胞系中均显示出强力的细胞毒性,但它的效价低于其非穿线的对应物,并且不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