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历史搜索
热门化合物
HOT
喹啉
水杨醛
二溴甲烷
谷胱甘肽
L-乳酸
苯巴比妥
辣椒碱
非那明
百草枯
联苯烯
首页
分子通
(E)-3-(2,2-diethoxyethylidene)-2,3-dihydrobenzofuran
(E)-3-(2,2-diethoxyethylidene)-2,3-dihydrobenzofuran | 1012872-48-8
分子结构分类
有机化合物
-
有机杂环化合物
-
香豆素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3-(2,2-diethoxyethylidene)-2,3-dihydrobenzofuran
英文别名
(3E)-3-(2,2-diethoxyethylidene)-1-benzofuran
CAS
1012872-48-8
化学式
C
14
H
18
O
3
mdl
——
分子量
234.295
InChiKey
RTADDIZPVABIQJ-LUAWRHEFSA-N
BEILSTEIN
——
EINECS
——
物化性质
计算性质
ADMET
安全信息
SDS
制备方法与用途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表征谱图
同类化合物
相关功能分类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重原子数:
17
可旋转键数:
5
环数:
2.0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拓扑面积:
27.7
氢给体数:
0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3-(2,2-diethoxyethylidene)-2,3-dihydrobenzofuran
在
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正己烷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E)-2-(2-ethoxyvinyl)benz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从乙烯基锂还是从烷基锂中消除锂醇盐更容易?3-亚乙烯基-2,3-二氢苯并呋喃芳构化为苯并呋喃的DFT研究
摘要:
描述了级联转化最后一步的可能机制,其中锂化炔丙基醚 2 转化为 3-乙烯基苯并呋喃 7。从锂化的 E 烯烃 3A 开始,我们的 DFT 计算表明,醇锂的最终脱离并不容易,除非 nBuLi 过量(其重要性已在实验中注意到)促使第二次去质子化。这一理论证据得到了涉及二氢苯并呋喃 10 的补充实验的进一步支持。 nBuLi 对后一种化合物的去质子化引发了自发的顺式消除,可能是通过单锂中间体 10Li 和 6,3A 的区域异构体。为这些不同的转化计算的激活势垒表明,当前体是乙烯基锂而不是烷基锂时,从 β-锂化缩醛中消除甲醇锂需要大约 10 倍的能量。还考虑了通过 sigmatropic 重排的路线。这触发了甲醇分子的消除,甲醇分子充当将质子从杂环转移到乙烯基位置的穿梭机。然而,考虑到一组反应坐标,除非 3 中环外双键的构象是 Z(异构体 3B),否则该机制会通过高激活障碍。(© Wiley-VCH
DOI:
10.1002/ejoc.200800828
作为产物:
描述:
1-bromo-2-(4,4-diethoxybut-2-ynyloxy)benzene
在
正丁基锂
、
水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
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88%的产率得到(E)-3-(2,2-diethoxyethylidene)-2,3-dihydrobenz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例因分子内锂配位而引起的炔烃抗碳酸盐化反应。
摘要:
已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锂化炔丙基醚2分子内碳锂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当量正丁基锂对1的作用足以触发卤素-锂交换和随后的杂环化步骤。有趣的是,该反应在二氢苯并呋喃6的阶段停止。没有观察到自发消除乙基锂。仅生成该加合物的E构型的事实表明,通过在炔烃上进行空前的抗加成反应来进行反应。根据DFT计算,这种意外的结果与末端缩醛附件的一个氧原子对锂的分子内配位有关:O-Li相互作用在整个闭环过程中一直存在,驱动阳离子到最终烯烃的E位。计算还表明,在没有这种配位的情况下(如乙缩醛2的构象异构体B和C),应获得由芳基锂的经典同加成产生的Z烯烃。用烯丙基1d重复该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一当量的正丁基锂就足以引发交换和环化,而且最终消除了乙醇锂。DFT结果表明,在芳基2b的中心碳原子上分子内加成原始的芳基锂产生了预期的苯并呋喃骨架3b,其在3-位带有锂化的侧链。如在低温下快速反应所预期的,两个环化都经历低位的过渡
DOI:
10.1002/chem.2007018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Intramolecular Carbolithiation of Alkynes:anti Selectivity
作者:
Catherine Fressigné、Anne-Lise Girard、Muriel Durandetti、Jacques Maddaluno
DOI:
10.1002/anie.200704139
日期:
2008.1.18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黄曲霉毒素 D1
顺式-3alpha,8alpha-二氢-4,6-二甲氧基-呋喃并[2,3-b]苯并呋喃
阿莫拉酮
苯甲醇,-α--甲基-4-(2-甲基丙基)-,乙酸酯(9CI)
苯并呋喃,7-氯-2,3-二氢-2,2-二甲基-
苯并呋喃,4-氯-2,3-二氢-
苯并呋喃,2,3-二氢-3-[(苯基硫代)甲基]-
苯并呋喃,2,3-二氢-2-(苯基亚甲基)-,(E)-
苯并二氢呋喃-4-甲醛
苯并二氢呋喃-4-甲酸
苯并二氢呋喃-2-羧酸
胆甾-8-烯-3,15-二醇,(3b,5a,15a)-(9CI)
聚苯硫醚
维拉佐酮杂质24
盐酸依法洛沙
甲基苄基(2,3-二氢苯并呋喃-3-基)氨基甲酸酯
甲基氨基甲酸4-氯-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酯
甲基5-氨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甲基2-乙基-6-羟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甲基(2S)-2-乙基-2,3-二氢-1-苯并呋喃-2-羧酸酯
环丙基甲胺
灭草呋喃
氘代克百威(呋喃丹)
普芦卡必利杂质H
抗氧剂136
多特林中间体
呋草黄
呋罗芬酸
呋喃酚
十一碳烯
克百威
依法克生
他司美琼
人参宁
二苯基异壬基膦酸酯
二硫代双(甲基氨基甲酸)双(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酯
二[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重氮鎓]硫酸盐
二-2,3-二氢-1-苯并呋喃-5-基乙酸
乙基3-(7-溴-2,3-二氢-1-苯并呋喃-5-基)丙酸酯
丙硫克百威
丁硫克百威
[2H4]-2,3-二氢-5-苯并呋喃乙醇
[2H18]-丁硫克百威
[2-[2-氧代-5-(2,4,4-三甲基戊烷-2-基)-3H-1-苯并呋喃-3-基]-4-(2,4,4-三甲基戊烷-2-基)苯基]乙酸酯
[2,3-二氢-1-苯并呋喃-3-基(苯基)甲基]-二甲基-苯基硅烷
[2,2-二甲基-7-(甲基氨基甲酰氧基)-3H-1-苯并呋喃-3-基](Z)-2-甲基丁-2-烯酸酯
N-甲基氨基甲酸2,3-二氢苯并呋喃-7-基酯
N-甲基氨基甲酸2,3-二氢-2,2,4-三甲基苯并呋喃-7-基酯
N-甲基-[(2,3-二氢苯并[b]呋喃-7-基)甲基]胺
N-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2-基)甲胺盐酸盐
相关结构分类
有机杂环化合物
木脂素、新木脂素和相关化合物
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
有机阴离子
有机氧化合物
有机硫化合物
碳化物
苯类化合物
脂质和类脂质分子
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叠烯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有机氮化合物
乙炔化物
卡宾
碳氢化合物衍生物
有机聚合物
有机1,3-偶极化合物
有机阳离子
碳氢化合物
有机卤素化合物
有机磷化合物
有机盐
苯丙烷和聚酮
有机金属化合物
热门分子
TOP
喹啉 | 91-22-5
水杨醛 | 90-02-8
二溴甲烷 | 74-95-3
谷胱甘肽 | 70-18-8
L-乳酸 | 79-33-4
苯巴比妥 | 50-06-6
辣椒碱 | 404-86-4
非那明 | 300-62-9
百草枯 | 4685-14-7
联苯烯 | 259-79-0
香茅醛 | 106-23-0
苯甲腈 | 100-47-0
4-硝基苯肼 | 100-16-3
黄夹苷 | 11018-93-2
上一个:2-(3-methoxyphenyl)quinoline-4,6-diamine
下一个:2-[3-(2-bromophenoxy)prop-1-ynyl]-4,4,5,5-tetramethyl[1,3]dioxo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