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5-benzyl-N2,N2-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 1393108-0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5-benzyl-N2,N2-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英文别名
5-N-benzyl-2-N,2-N-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N5-benzyl-N2,N2-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化学式
CAS
1393108-03-6
化学式
C22H33N3
mdl
——
分子量
339.524
InChiKey
GPZZOZOGLWBVA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1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8.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5-benzyl-N2,N2-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 ammonium form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2-N,2-N-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反应活性的吡啶和嘧啶二芳基胺抗氧化剂的制备
    摘要:
    我们最近报告了对开发新型二芳基胺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剂(汉索恩(JJ)等。J.上午 化学 Soc。 2012,134(8306-8309),其中我们证明了将环氮掺入二苯胺中可提供在H原子对过氧自由基的转移反应性与对单电子氧化的稳定性之间折衷的化合物。本文中,我们提供了与该报告相关的合成研究的详细信息,已对其进行了实质性扩展,以生成取代的杂环二芳基胺库,我们已使用该库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的结构-反应性关系(请参阅随附的纸张,DOI:10.1021 / jo301012x)。简而言之,制备了二芳基胺 由2-氨基吡啶和2-氨基嘧啶组成的模块序列,其中中间体吡啶(mi)dyl溴化物的胺化以及然后Pd催化的胺与前体溴化物的交叉偶联反应是生成二芳基胺的关键步骤。发现交叉偶联反应在Pd(η3 -1-PHC 3 ħ 4)(η 5 -C 5 H ^ 5)作为前段催化剂,这给了比常规的Pd源,钯更高的产量2(DBA)3。
    DOI:
    10.1021/jo301013c
  • 作为产物:
    描述:
    2-氨基-5-溴吡啶copper(l) iodide 、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potassium carbonateL-脯氨酸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乙腈 为溶剂, 生成 N5-benzyl-N2,N2-dipentylpyridine-2,5-di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高反应活性的吡啶和嘧啶二芳基胺抗氧化剂的制备
    摘要:
    我们最近报告了对开发新型二芳基胺自由基捕获抗氧化剂(汉索恩(JJ)等。J.上午 化学 Soc。 2012,134(8306-8309),其中我们证明了将环氮掺入二苯胺中可提供在H原子对过氧自由基的转移反应性与对单电子氧化的稳定性之间折衷的化合物。本文中,我们提供了与该报告相关的合成研究的详细信息,已对其进行了实质性扩展,以生成取代的杂环二芳基胺库,我们已使用该库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的结构-反应性关系(请参阅随附的纸张,DOI:10.1021 / jo301012x)。简而言之,制备了二芳基胺 由2-氨基吡啶和2-氨基嘧啶组成的模块序列,其中中间体吡啶(mi)dyl溴化物的胺化以及然后Pd催化的胺与前体溴化物的交叉偶联反应是生成二芳基胺的关键步骤。发现交叉偶联反应在Pd(η3 -1-PHC 3 ħ 4)(η 5 -C 5 H ^ 5)作为前段催化剂,这给了比常规的Pd源,钯更高的产量2(DBA)3。
    DOI:
    10.1021/jo301013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SUBSTITUTED DIARYLAMINES AND USE OF SAME AS ANTIOXIDANTS<br/>[FR] DIARYLAMINES SUBSTITUÉES ET UTILISATION DE CELLES-CI EN TANT QU'ANTIOXYDANTS
    申请人:UNIV KINGSTON
    公开号:WO2012162818A1
    公开(公告)日:2012-12-06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substituted heteroaromatic dianlamine compounds of Formula I and II, their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and compositions thereof useful as antioxidants, wherein each of X, Y and Z are independently a carbon or nitrogen atom; R1 and R2 are each independently a hydrogen or an electron donating group, but are not both hydrogen, and wherein R1 and R2 are each bonded to a carbon atom in their own respective aryl ring.
    本发明涉及Formula I和II的替代杂环二胺化合物,它们的药用盐以及作为抗氧化剂有用的组合物,其中X、Y和Z中的每一个都是独立的碳或氮原子;R1和R2分别是氢或电子给体基团,但两者不都是氢,并且R1和R2分别与它们自己各自的芳香环中的碳原子结合。
  • Substituted Diarylamines and Use of Same as Antioxidants
    申请人:Pratt Derek A.
    公开号:US20140206585A1
    公开(公告)日:2014-07-24
    A compound of Formula I, Formula IA, Formula IB, or Formula II, or an acid or base addition salt thereof, and use of these compounds as antioxidants. In one embodiment, a compound of Formula II, wherein each of X, Y, and Z are independently a carbon or nitrogen atom; R 1 and R 2 are each independently a hydrogen or an electron donating group, but are not both hydrogen, and wherein R 1 , and R 2 are each bonded to a carbon atom in their own respective aryl ring.
    公式I、公式IA、公式IB或公式II的化合物或其酸或碱盐的混合物,并将这些化合物用作抗氧化剂。在一个实施例中,化合物为公式II,其中X、Y和Z分别独立地为碳或氮原子;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电子给体基团,但不是两个都是氢,并且R1和R2分别与它们自己的芳香环上的碳原子相结合。
  • US9738606B2
    申请人:——
    公开号:US9738606B2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