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Chlorobenzylthio)benzothiazol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Chlorobenzylthio)benzothiazole
英文别名
2-[(3-chlorophenyl)methylsulfanyl]-1,3-benzothiazole
2-(3-Chlorobenzylthio)benzothiazol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4H10ClNS2
mdl
——
分子量
291.825
InChiKey
CHMIKKFIAPTBC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66.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Chlorobenzylthio)benzothiazole间氯过氧苯甲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9 %的产率得到2-((3-chlorobenzyl)sulfinyl)benzo[d]th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并杂环亚砜衍生物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摘要 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六个系列的苯并杂环亚砜衍生物作为铜绿假单胞菌( P. aeruginosa )群体感应抑制剂。我们通过实验证明,6b显着抑制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 生物膜的形成,而不影响生长。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6b影响了群体感应报告菌株 PAO1- lasB - gfp的发光和由las系统调节的铜绿假单胞菌PAO1 弹性蛋白酶毒力因子的产生。这些实验结果表明6b主要通过las系统充当群体感应抑制剂。此外,计算机分子对接研究表明,6b和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受体 LasR 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进行分子结合。初步的构效关系和对接研究表明,6b作为抗生物膜化合物具有广阔前景,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解决未来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DOI:
    10.1080/14756366.2023.217582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GAYRAL P.; BOURDAIS J.; LORRE A.; ABENHAIM D.; DUSSET F.; POMMIES M.; FOU+, EUR. J. MED. CHEM., 1978, 13, NO 2, 171-175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Containing Benzothiazol‐2‐ylidene Ligand: Quantum Chemical Analysis and Synthesis
    作者:Joy Mukhopadhyay、Srikant Bhagat、Subash C. Sahoo、Prasad V. Bharatam
    DOI:10.1002/cplu.202400150
    日期:2024.8
    N-Heterocyclic carbenes are electron-donating species that are known to form coordination bonds with many main group elements and transition metals. The current work establishes the (NHC)→S-R(+)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 unambiguously using Quantum chemical metho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trends in 13C NMR.
    N-杂环卡宾是已知与许多主族元素和过渡属形成配位键的给电子物质。目前的工作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合成、晶体结构和13 C NMR 趋势明确建立了 (NHC)→SR (+)配位相互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1-(3-乙基-5-羟基-2(3H)-苯并噻唑基)-2-丙酮 齐拉西酮砜 齐帕西酮-d8 阳离子蓝NBLH 阳离子荧光黄4GL 锂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铜酸盐(4-),[2-[2-[[2-[3-[[4-氯-6-[乙基[4-[[2-(硫代氧代)乙基]磺酰]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羟基-kO)-5-硫代苯基]二氮烯基-kN2]苯基甲基]二氮烯基-kN1]-4-硫代苯酸根(6-)-kO]-,(1:4)氢,(SP-4-3)- 铜羟基氟化物 钾2-(4-氨基苯基)-5-甲基-1,3-苯并噻唑-7-磺酸酯 钠3-(2-{(Z)-[3-(3-磺酸丙基)-1,3-苯并噻唑-2(3H)-亚基]甲基}[1]苯并噻吩并[2,3-d][1,3]噻唑-3-鎓-3-基)-1-丙烷磺酸酯 邻氯苯骈噻唑酮 西贝奈迪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戊烷] 螺[3H-1,3-苯并噻唑-2,1'-环己烷] 葡萄属英A 草酸;N-[1-[4-(2-苯基乙基)哌嗪-1-基]丙-2-基]-2-丙-2-基氧基-1,3-苯并噻唑-6-胺 苯酰胺,N-2-苯并噻唑基-4-(苯基甲氧基)- 苯酚,3-[[2-(三苯代甲基)-2H-四唑-5-基]甲基]- 苯胺,N-(3-苯基-2(3H)-苯并噻唑亚基)- 苯碳杂氧杂脒,N-1,2-苯并异噻唑-3-基- 苯甲酸,4-(6-辛基-2-苯并噻唑基)- 苯甲基2-甲基哌啶-1,2-二羧酸酯 苯并噻唑正离子,2-[3-(1,3-二氢-1,3,3-三甲基-2H-吲哚-2-亚基)-1-丙烯-1-基]-3-乙基-,碘化(1:1) 苯并噻唑正离子,2-[2-[4-(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3-乙基-6-甲基-,碘化 苯并噻唑正离子,2-[(2-乙氧基-2-羰基乙基)硫代]-3-甲基-,溴化 苯并噻唑啉 苯并噻唑三氯金(III) 苯并噻唑-d4 苯并噻唑-7-乙酸 苯并噻唑-6-腈 苯并噻唑-5-羧酸 苯并噻唑-5-硼酸频哪醇酯 苯并噻唑-4-醛 苯并噻唑-4-乙酸 苯并噻唑-2-磺酸钠 苯并噻唑-2-磺酸 苯并噻唑-2-磺酰氟 苯并噻唑-2-甲醛 苯并噻唑-2-甲酸 苯并噻唑-2-甲基甲胺 苯并噻唑-2-基磺酰氯 苯并噻唑-2-基甲基-乙基-胺 苯并噻唑-2-基叠氮化物 苯并噻唑-2-基-邻甲苯-胺 苯并噻唑-2-基-己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氯-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氟-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4-乙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甲氧基-苯基)-胺 苯并噻唑-2-基-(2,6-二甲基-苯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