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硝酸钾-15N | 57654-83-8

中文名称
硝酸钾-15N
中文别名
氮-15硝酸钾;氮-15硝石
英文名称
15N potassium nitrate
英文别名
potassium nitrate;potassium nitrate-15N;potassium;dioxido(oxo)(15N)azanium
硝酸钾-15N化学式
CAS
57654-83-8
化学式
K*NO3
mdl
——
分子量
102.096
InChiKey
FGIUAXJPYTZDNR-IEOVAKB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34 °C(lit.)
  • 密度:
    2.143 g/mL
  • 稳定性/保质期:

    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4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2.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O
  • 安全说明:
    S17,S26,S36,S7
  • 危险类别码:
    R22,R8,R36/37/38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486 5.1/PG 3

SDS

SDS:48908862917e3311ea1978fde8c029d8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硝酸钾-15N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13C Labeled potassium nitrit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氧化性固体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皮肤刺激 (类别 2)
眼睛刺激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272 可加剧燃烧;氧化剂。
H302 吞咽有害。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10 切勿受热。
P220 保持远离/贮存处远离服装可燃材料。
P221 采取一切防范措施,避免与可燃 物混合。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2 + P352 如果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觉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安全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 Labeled potassium nitrite
别名
: K15NO3
分子式
: 102.1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Potassium nitrate-15N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57654-83-8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氮氧化物, 氧化钾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用水喷雾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扫掉和铲掉。
围堵溢出,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
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远离热源和火源。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334 °C - lit.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经口 - 大鼠 - 3,750 mg/kg
吸入: 无数据资料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对人体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对鱼类的毒性 半数致死浓度(LC50) - 柳条鱼(食蚊鱼) - 96.0 h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486 国际海运危规: 1486 国际空运危规: 1486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POTASSIUM NITRATE
国际海运危规: POTASSIUM NITRATE
国际空运危规: Potassium nitrat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5.1 国际海运危规: 5.1 国际空运危规: 5.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3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硝酸钾-15是一种富含15N同位素的无机化合物。

应用

标记的硝酸钾被用于多个方面:

  • 成功跟踪作物对氮肥的吸收情况以及氮肥在土壤有机质中的保留情况。
  • 作为内部标准品,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主要来自人或动物)中硝酸盐含量。
  • 测量拟南芥中的蛋白丰度。
用途

该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学领域,用作示踪原子。此外,它还用于从地衣芽孢杆菌生产葡聚糖,并在临床和制药机构中有重要的应用。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硝酸钾-15N硫酸 作用下,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一氧化氮-15N
    参考文献:
    名称:
    The Reaction of [CoL2] or [CoL2(NO)] (L=4-Methyl-8-quinolinolate Ion) with Nitrogen Monoxide
    摘要:
    [Co(4mqn)2]·2H2O (4mqn=4-甲基-8-喹啉酸阴离子)在室温下与CH2Cl2或DMF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Co(4mqn)2(NO)] (1)。[Co(4mqn)2]·2H2O和1在10%体积浓度的吡啶-DMF以及约283-288 K的吡啶中与氮氧化物反应,沉淀出[Co(4mqn)2(NO)(py)] (2)。而在约293-303 K进行反应时,沉淀出的是[Co(4mqn)2(NO2)(py)] (3)而非2。从滤液中获得了[Co(4mqn)2(NO3)(py)]·py·2H2O (4)。生成2和4,以及3和4的反应生成气体产物是一氧化二氮。通过质谱分析剩余的氮氧化物和生成的一氧化二氮,证实了吡啶-DMF和吡啶中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DOI:
    10.1246/bcsj.58.1642
  • 作为试剂:
    描述:
    间二三氟甲苯硝酸钾-15N 、 oleum 作用下, 以 硫酸 为溶剂, 生成 [(15)N]-1-nitro-3,5-bis(trifluorometh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Edge‐to‐Face CH/π Aromatic Interaction and Molecular Self‐Recognition inepi‐Cinchona‐Based Bifunction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is
    摘要:
    AbstractThe impact of cooperativity between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molecular self‐recognition properties of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epi‐cinchona bifunctional thiourea organocatalysts. Low‐temperature NMR experiments in inert solvents have revealed two sets of nonequivalent resonances in equal population for thiourea‐modified members of the epi‐quinine and epi‐quinidine families. In solution, the predominance of an asymmetric (C1) dimeric self‐assembly with noteworthy structural motifs became evident: simultaneous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thiourea hydrogen bonding and a CH/π interaction were observed. Both the stereochemical and the diverse conformational features of the system favor the observed quinoline T‐shaped aromatic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 The structure findings are supported by quantitative proton–proton distance data that were available from NOE buildup curves. The 3D structure of the dimeric assembly has been modeled in agreement with the H–H distance restraints. Owing to the geometrical prefer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dimerization process, the self‐assembled bifunctional system is interpreted as a charge‐transfer complex with the potential for catalyst self‐activation.
    DOI:
    10.1002/chem.2008001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on- and Liquid-Assisted Grinding: Improved Mechanochemical Synthesi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Reveals Salt Inclusion and Anion Templating
    作者:Tomislav Friščić、David G. Reid、Ivan Halasz、Robin S. Stein、Robert E. Dinnebier、Melinda J. Duer
    DOI:10.1002/anie.200906583
    日期:2010.1.18
    Just a pinch of salt: Small amounts of salts accelerate and direct the mechanochemical construc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from a metal oxide (see scheme; ILAG= ion‐ and liquid‐assisted grinding). The resulting rapid and room‐temperature synthesis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mechanosynthesis of metal–organic compounds by templating,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use mechanochemistry
    只是一小撮盐:少量盐会加速并指导金属氧化物从金属有机骨架(MOF)的机械化学构造(请参阅示意图; ILAG =离子和液体辅助研磨)。由此产生的快速,室温合成证明了通过模板控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机械合成的能力,以及利用机械化学将离子客体包括在中性MOF中的能力。
  • Efficient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from Nitrate on Strained Ruthenium Nanoclusters
    作者:Jie Li、Guangming Zhan、Jianhua Yang、Fengjiao Quan、Chengliang Mao、Yang Liu、Bo Wang、Fengcai Lei、Lejing Li、Alice W. M. Chan、Liangpang Xu、Yanbiao Shi、Yi Du、Weichang Hao、Po Keung Wong、Jianfang Wang、Shi-Xue Dou、Lizhi Zhang、Jimmy C. Yu
    DOI:10.1021/jacs.0c00418
    日期:2020.4.15
    rate (mostly <10 mmol gcat-1 h-1), small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1 mA cm-2), and high-selectivity hydrogen-evolving side-reaction. Herein, we report that room-temperature nitrate electroreduction catalyzed by strained ruthenium nanoclusters generates ammonia at a higher rate (5.56 mol gcat-1 h-1) than the Haber-Bosch process. The primary contributor to such performance is hydrogen radicals, which
    Haber-Bosch 反应的局限性——尤其是高温操作——引发了人们对低温氨合成场景的新兴趣。环境 N2 电还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法,但受到氨生成率低(大多数 <10 mmol gcat-1 h-1)、小部分电流密度(<1 mA cm-2)和高选择性析氢的阻碍副反应。在此,我们报告了由应变钌纳米团簇催化的室温硝酸盐电还原以比 Haber-Bosch 工艺更高的速率(5.56 mol gcat-1 h-1)产生氨。这种性能的主要贡献者是氢自由基,它是通过在拉伸晶格应变实现的水分解过程中抑制氢-氢二聚作用而产生的。自由基通过在较低的动力学势垒下氢化限速步骤的中间体来加速硝酸盐到氨的转化。由于强大的亚表面 Ru-O 配位,应变纳米结构可以在 >120 mA cm-2 电流密度下保持近 100% 的氨演化选择性 100 小时。这些发现突出了硝酸盐电还原在现实世界的低温氨合成中的潜力。
  • 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 by an <i>in situ</i> generated ruthenium nitrosyl complex bearing a bipyridine-bis(alkoxide) ligand
    作者:Yingying Liu、Siu-Mui Ng、Shek-Man Yiu、Tai-Chu Lau
    DOI:10.1039/d1dt01918j
    日期:——
    Oxidative degrad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talysts are commonly observed in water oxidation by molecular catalysts, especially when a highly oxidizing reagent such as (NH4)2[Ce(NO3)6] [Ce(IV)] is used. We report herein the synthesis of a ruthenium(III) complex bearing an oxidative resistant bipyridine-bis(alkoxide) ligand, [Ru(bdalk)(pic)2]+ (1, H2bdalk = 2,2′-([2,2′-bipyridine]-6,6′-diyl)bis(propan-2-ol)
    催化剂的氧化降解和转化通常在分子催化剂的水氧化中观察到,特别是当使用强氧化剂如 (NH 4 ) 2 [Ce(NO 3 ) 6 ] [Ce( IV )] 时。我们在此报告钌(合成III)络合物轴承氧化抗性联吡啶双(醇盐)配体,的[Ru(bdalk)(PIC)2 ] +(1,H 2 bdalk = 2,2' - ([2- ,2'-联吡啶]-6,6'-二基)双(丙-2-醇),pic = 4-甲基吡啶)作为水氧化催化剂(WOC)。钌( II )亚硝酰基络合物[Ru(Hbdalk)(NO)(pic) 2 ]1 /Ce( IV )在水氧化过程中也形成了2+ ( 3 ),并对其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表征。发现配合物3是一种活性 WOC,在水氧化过程中亚硝酰基保持完整。
  • Plasmon-Assisted Ammonia Electrosynthesis
    作者:Enrique Contreras、Rachel Nixon、Chloe Litts、Wenxin Zhang、Francis M. Alcorn、Prashant K. Jain
    DOI:10.1021/jacs.2c01272
    日期:2022.6.22
    Ammonia is a promising liquid-phase carrier for the storage, transport, and deployment of carbon-free energy. However, the realization of an ammonia economy is predicate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gree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monia powered by electricity from renewable sources or by solar energy.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synthesis of ammonium from nitrate powered by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液相载体,用于存储、运输和部署无碳能源。然而,氨经济的实现取决于绿色生产氨的方法的可用性,该方法由可再生能源或太阳能供电。在这里,我们展示了由电和光的协同组合驱动的硝酸盐合成铵。我们使用由金纳米粒子组成的电催化剂,由于它们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它具有电化学硝酸盐还原活性和可见光捕获能力的双重属性。电催化剂的等离子体激发诱导铵合成,与传统电催化相比,其活性提高了 15 倍。我们设计了一种策略来解释电极表面光热加热的影响,这使得观察到的增强可以归因于非热效应,例如由等离子体激发引起的高能载流子和带电界面。在接近硝酸盐还原开始的电位下,电化学活化和等离子体活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最佳的。由于等离子体激发产生的非平衡条件,等离子体辅助电化学提供了超越传统电催化转化极限的机会。在接近硝酸盐还原开始的电位下,电化学活化和等离子体活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最佳的。由于等离子体激发产生的非平衡条
  • Single Atom Ru Monolithic Electrode for Efficient Chlorine Evolution and Nitrate Reduction
    作者:Yancai Yao、Long Zhao、Jie Dai、Jiaxian Wang、Chuyang Fang、Guangming Zhan、Qian Zheng、Wei Hou、Lizhi Zhang
    DOI:10.1002/anie.202208215
    日期:2022.10.10
    We report an inherent oxide anchoring strategy to synthesize monolithic single atom electrodes. The prepared Ru single atom electrode exhibited exceptional electrochemical chlorine evolution and nitrate reduction performances. The scalability and bifunctionality of Ru single atom electrode highlight its great potential of 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我们报告了一种固有的氧化物锚定策略来合成单片单原子电极。制备的钌单原子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析氯和硝酸盐还原性能。Ru单原子电极的可扩展性和双功能性突出了其在电化学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