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di-(2',6'-diisopropylphenyl)-2-(6-carboxy-n-hexylamino)-6-n-butylaminonaphthalene-1,4,5,8-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 485831-7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di-(2',6'-diisopropylphenyl)-2-(6-carboxy-n-hexylamino)-6-n-butylaminonaphthalene-1,4,5,8-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
英文别名
——
N,N'-di-(2',6'-diisopropylphenyl)-2-(6-carboxy-n-hexylamino)-6-n-butylaminonaphthalene-1,4,5,8-tetracarboxylic acid bisimide化学式
CAS
485831-73-0
化学式
C48H58N4O6
mdl
——
分子量
787.012
InChiKey
VZKDHTSRHUAKD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2
  • 重原子数:
    58.0
  • 可旋转键数:
    17.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136.12
  • 氢给体数:
    3.0
  • 氢受体数:
    7.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核取代的萘二酰亚胺:具有可调发射波长的新型荧光团,用于FRET研究。
    摘要:
    已经通过由两个醇原子和/或烷基胺对两个氯原子的逐步亲核取代,由2,6-二氯萘双氢化物1合成了高度着色和光致发光的萘双酰亚胺染料。烷氧基取代的衍生物是具有绿色发射和低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黄色染料,而胺取代的衍生物表现出从红色到蓝色的颜色范围,具有高达76%的强光致发光。基于对染料5a的单晶X射线分析,观察到的溶剂致变色和量子化学计算,评估了此类二维生色团的结构性质关系。由于各个取代基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对吸收特性进行了简单的调节,因此显着的鲜艳度,以及强烈的光致发光,这类染料被认为非常适合许多应用,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荧光标记和超分子组装中的光收集。作为向此类应用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包含红色和蓝色萘二酰亚胺染料的共价连接的双发色化合物,已证明有效的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DOI:
    10.1002/1521-3765(20021018)8:20<4742::aid-chem4742>3.0.co;2-l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核取代的萘二酰亚胺:具有可调发射波长的新型荧光团,用于FRET研究。
    摘要:
    已经通过由两个醇原子和/或烷基胺对两个氯原子的逐步亲核取代,由2,6-二氯萘双氢化物1合成了高度着色和光致发光的萘双酰亚胺染料。烷氧基取代的衍生物是具有绿色发射和低光致发光量子产率的黄色染料,而胺取代的衍生物表现出从红色到蓝色的颜色范围,具有高达76%的强光致发光。基于对染料5a的单晶X射线分析,观察到的溶剂致变色和量子化学计算,评估了此类二维生色团的结构性质关系。由于各个取代基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对吸收特性进行了简单的调节,因此显着的鲜艳度,以及强烈的光致发光,这类染料被认为非常适合许多应用,例如生物大分子的荧光标记和超分子组装中的光收集。作为向此类应用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包含红色和蓝色萘二酰亚胺染料的共价连接的双发色化合物,已证明有效的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DOI:
    10.1002/1521-3765(20021018)8:20<4742::aid-chem4742>3.0.co;2-l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