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2-methyl-2-propen-1-yloxymethyl)naphthyl-1-methyl diazoacetate | 287730-27-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2-methyl-2-propen-1-yloxymethyl)naphthyl-1-methyl diazoacetate
英文别名
[8-(2-Methylprop-2-enoxymethyl)naphthalen-1-yl]methyl 2-diazoacetate;[8-(2-methylprop-2-enoxymethyl)naphthalen-1-yl]methyl 2-diazoacetate
8-(2-methyl-2-propen-1-yloxymethyl)naphthyl-1-methyl diazoacetate化学式
CAS
287730-27-2
化学式
C18H18N2O3
mdl
——
分子量
310.353
InChiKey
UCRZIYPLJMNPK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37.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8-(2-methyl-2-propen-1-yloxymethyl)naphthyl-1-methyl diazoacetate 在 chiral Cu(I) bisoxoazolidin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1S,11R)-11-methyl-5,6,7[i,j]naphthobicyclo[9.1.0]dodecan-2-one 、 (1R,11S)-11-methyl-5,6,7[i,j]naphthobicyclo[9.1.0]dodec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催化分子内环丙烷化形成对映体控制的大环
    摘要:
    使用手性铜 (I) 和铷 (II) 催化剂研究了分子内环丙烷化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导致环丙烷与十元和更大元环融合。使用烯丙基双键和重氮乙酸酯之间的 1,2-苯二甲醇连接体已经获得了烯烃结构和催化剂的影响。加成反应中的控制特征,特别是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已经阐明,它们与金属本身或其伴随的配体有关,这些配体影响烯烃到卡宾中心的轨迹。已使用选定的铜 (I) 和二铑 (II) 催化剂确定了环大小(从五元环到二十元环)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作为环大小函数的立体控制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由于烯烃轨迹到卡宾中心的变化。当 dirhodium 催化时,从苄基位置提取氢化物会伴随加成...
    DOI:
    10.1021/ja9945414
  • 作为产物:
    描述:
    1,8-萘二甲醇 在 lithium hydroxide 、 sodium hydride 、 三乙胺甲烷磺酰基叠氮化物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33.92h, 生成 8-(2-methyl-2-propen-1-yloxymethyl)naphthyl-1-methyl diazoacet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催化分子内环丙烷化形成对映体控制的大环
    摘要:
    使用手性铜 (I) 和铷 (II) 催化剂研究了分子内环丙烷化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导致环丙烷与十元和更大元环融合。使用烯丙基双键和重氮乙酸酯之间的 1,2-苯二甲醇连接体已经获得了烯烃结构和催化剂的影响。加成反应中的控制特征,特别是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已经阐明,它们与金属本身或其伴随的配体有关,这些配体影响烯烃到卡宾中心的轨迹。已使用选定的铜 (I) 和二铑 (II) 催化剂确定了环大小(从五元环到二十元环)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作为环大小函数的立体控制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由于烯烃轨迹到卡宾中心的变化。当 dirhodium 催化时,从苄基位置提取氢化物会伴随加成...
    DOI:
    10.1021/ja99454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controlled Macrocycle Formation by Catalytic Intramolecular Cyclopropanation
    作者:Michael P. Doyle、Wenhao Hu、Brant Chapman、Alan B. Marnett、Chad S. Peterson、Justin P. Vitale、Sarah A. Stanley
    DOI:10.1021/ja9945414
    日期:2000.6.1
    Stereoselectivity in intramolecular cyclopropanation reactions resulting in cyclopropane fusion with ten- and larger-membered rings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chiral copper(I) and dirhodium(II) catalysts. The influence of alkene structure and catalyst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the 1,2-benzenedimethanol linker between the allylic double bond and diazoacetate. Control features in the addition reaction, especially
    使用手性铜 (I) 和铷 (II) 催化剂研究了分子内环丙烷化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导致环丙烷与十元和更大元环融合。使用烯丙基双键和重氮乙酸酯之间的 1,2-苯二甲醇连接体已经获得了烯烃结构和催化剂的影响。加成反应中的控制特征,特别是非对映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已经阐明,它们与金属本身或其伴随的配体有关,这些配体影响烯烃到卡宾中心的轨迹。已使用选定的铜 (I) 和二铑 (II) 催化剂确定了环大小(从五元环到二十元环)对立体选择性的影响,作为环大小函数的立体控制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由于烯烃轨迹到卡宾中心的变化。当 dirhodium 催化时,从苄基位置提取氢化物会伴随加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