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r(2-(naphthalen-1-yl)pyridine)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 | 881882-6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r(2-(naphthalen-1-yl)pyridine)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
英文别名
Ir(2-(naphthalen-1-yl)pyridine)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Ir(npy)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2-naphthalene-1-yl)pyridine)2Ir(2,2,6,6-tetramethylheptane-3,5-dione);[Ir(npy)2(2,2,6,6-tetramethylheptane-3,5-dionato)];[Ir(2-(naphthalen-1-yl)pyridine(-1H))2(2,2,6,6-tetramethylheptane-3,5-dionato)]
Ir(2-(naphthalen-1-yl)pyridine)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化学式
CAS
881882-68-4
化学式
C41H39IrN2O2
mdl
——
分子量
783.993
InChiKey
AQSBTPNUQYBIS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六氟磷酸钾Ir(2-(naphthalen-1-yl)pyridine)2(2,2,6,6-tetramethylheptenolate)乙腈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55%的产率得到Ir(npy)2(MeCN)2(PF6)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观察涉及铱中心的可逆电子能量转移
    摘要:
    报道了一种环金属化铱配合物,其中核心配合物包含作为主要配体的萘基吡啶,辅助的 2,2'-联吡啶配体通过短烷基桥连接到芘单元。为了获得具有令人满意纯度的配合物,有必要将标准合成(辅助配体与氯桥接铱二聚体的直接反应)修改为利用中间体四甲基庚醇盐基配合物的方法,该配合物经过酸促进去除辅助配体和随后的络合。使用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双发色复合物和没有悬垂芘的模型复合物的光物理行为。可逆电子能量转移(REET)被证明,独特的发光环金属化铱中心和相邻的有机发色团。在 REET 建立激发态平衡 (5 ns) 后,产生高达 225 μs 的极长发光寿命,而模型复合体的发光寿命为 8.3 μs,而不会降低发射量子产率。因此,在溶液和聚合物基质中都观察到了非常高的氧敏感性。
    DOI:
    10.1021/ic403071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直接观察涉及铱中心的可逆电子能量转移
    摘要:
    报道了一种环金属化铱配合物,其中核心配合物包含作为主要配体的萘基吡啶,辅助的 2,2'-联吡啶配体通过短烷基桥连接到芘单元。为了获得具有令人满意纯度的配合物,有必要将标准合成(辅助配体与氯桥接铱二聚体的直接反应)修改为利用中间体四甲基庚醇盐基配合物的方法,该配合物经过酸促进去除辅助配体和随后的络合。使用稳态和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双发色复合物和没有悬垂芘的模型复合物的光物理行为。可逆电子能量转移(REET)被证明,独特的发光环金属化铱中心和相邻的有机发色团。在 REET 建立激发态平衡 (5 ns) 后,产生高达 225 μs 的极长发光寿命,而模型复合体的发光寿命为 8.3 μs,而不会降低发射量子产率。因此,在溶液和聚合物基质中都观察到了非常高的氧敏感性。
    DOI:
    10.1021/ic403071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creening structure–property correlations and device performance of Ir(iii) complexes in multi-layer PhOLEDs
    作者:Nan Tian、Daniel Lenkeit、Simon Pelz、Dimitrios Kourkoulos、Dirk Hertel、Klaus Meerholz、Elisabeth Holder
    DOI:10.1039/c1dt11059d
    日期:——
    The structure–property correlations of a set of heteroleptic red- and green-emitting Ir(III) complexe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sensitivities and charge trapping capabilities are described, revealing superb performance in multi-layer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PhOLEDs) expressed by very high maximum luminous efficiencies up to 36.8 cd A−1. Using 2-phenylpyridine and with 2-(naphthalen-1-yl)pyridine as the C⁁N ligand, the resulting red emitting complex featured a maximum luminous efficiency of 10.8 cd A−1; one of the most excellent device performances within this class of red Ir(III) emitters.
    该研究描述了一组具有不同温度敏感性和电荷捕获能力的异极红绿发光(III)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相关性,揭示了其在多层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中的卓越性能,其最大光效高达 36.8 cd Aâ1。使用 2-苯基吡啶和 2-(-1-基)吡啶作为 CâN 配体,得到的红色发光复合物的最大发光效率为 10.8 cd Aâ1 ;这是该类红色 Ir(III) 发光体中性能最出色的器件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