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 | 107192-04-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
英文别名
5-Brom-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5'-Brom-3.5.3'-trinitro-2.2'-dihydroxy-biphenyl;2-(5-Bromo-2-hydroxy-3-nitrophenyl)-4,6-dinitrophenol
5-bromo-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化学式
CAS
107192-04-1
化学式
C12H6BrN3O8
mdl
——
分子量
400.099
InChiKey
MDYZJYCXSNLIA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8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8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bromo-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硫酸barium carbonate 作用下, 生成 2-bromo-4,6,8-trinitro-dibenzofuran
    参考文献:
    名称:
    联苯醚衍生物的研究。七、取代基对环氧联苯呋喃环开合的影响
    摘要:
    (1) 比较了邻',邻'-双酚及其硝基、溴硝基和溴代衍生物的取代对呋喃环形成的影响,以钡的干燥碳酸盐反应得到以下结果或钠和衍生自这些双酚的二乙酰氧基二苯基。(i) 将硝基引入二乙酰氧基二苯基有利于去除这些化合物的乙酰基以及形成呋喃环。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硝基和乙酰氧基的相对位置而变化,作用顺序为邻>对>间;但间硝基取代不诱导成环,仅产生硝基双酚。(ii) 将溴引入二乙酰氧基二苯基会阻碍乙酰基的去除以及呋喃环的形成,没有得到溴化联苯醚。相对于乙酰氧基,这种效果在 o-取代的情况下比在 p-one 的情况下更显着......
    DOI:
    10.1246/bcsj.17.10
  • 作为产物:
    描述:
    3,5,3'-Trinitro-biphenyl-2,2'-diol 在 溶剂黄146 作用下, 生成 5-bromo-3,3',5'-trinitro-biphenyl-2,2'-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联苯醚衍生物的研究。七、取代基对环氧联苯呋喃环开合的影响
    摘要:
    (1) 比较了邻',邻'-双酚及其硝基、溴硝基和溴代衍生物的取代对呋喃环形成的影响,以钡的干燥碳酸盐反应得到以下结果或钠和衍生自这些双酚的二乙酰氧基二苯基。(i) 将硝基引入二乙酰氧基二苯基有利于去除这些化合物的乙酰基以及形成呋喃环。这种促进作用随着硝基和乙酰氧基的相对位置而变化,作用顺序为邻>对>间;但间硝基取代不诱导成环,仅产生硝基双酚。(ii) 将溴引入二乙酰氧基二苯基会阻碍乙酰基的去除以及呋喃环的形成,没有得到溴化联苯醚。相对于乙酰氧基,这种效果在 o-取代的情况下比在 p-one 的情况下更显着......
    DOI:
    10.1246/bcsj.17.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iswanathan, N.; Patankar, S. J.,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5, vol. 24, p. 1284 - 1285
    作者:Viswanathan, N.、Patankar, S. J.
    DOI:——
    日期:——
  • VISWANATHAN N.; PATANKAR S. J., INDIAN J. CHEM., 24,(1985) N 12, 1284-1285
    作者:VISWANATHAN N.、 PATANKAR S. J.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