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 | 131269-6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2-Piperidino-benzolsulfonamid;2-(Piperidin-1-yl)benzene-1-sulfonamide;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
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131269-61-9
化学式
C11H16N2O2S
mdl
——
分子量
240.326
InChiKey
CJWLYUVXSFUB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5
  • 拓扑面积:
    71.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 在 edetate disodium 、 mercury(II) oxide 作用下, 反应 3.0h, 以69%的产率得到7,8,9,10-Tetrahydropyrido<2,1-c><1,2,4>benzothiadiazin-5,5-dioxid
    参考文献:
    名称:
    3,4-取代的hydro-1,2,4-benzothiadiaazine-1,1-dioxides
    摘要:
    2-氨基-5-硝基苯磺酰胺1-4被还原为相应的二胺12-15,然后通过重氮化和次磷酸盐处理转化为5-未取代的衍生物16-19。- 16-18 的 Hg (II) EDTA 脱氢产生三环苯并噻二嗪 22-24,管道碱 15/19 和磺酰胺类 20/21。
    DOI:
    10.1002/ardp.19903231106
  • 作为产物:
    描述:
    5-Nitro-2-piperidino-benzolsulfonamid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盐酸sodium hypophosphite氢气 、 copper(II) sulfate 、 异丁酸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10.0~8.0 ℃ 、200.0 kPa 条件下, 反应 29.5h, 生成 2-(piperidin-1-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3,4-取代的hydro-1,2,4-benzothiadiaazine-1,1-dioxides
    摘要:
    2-氨基-5-硝基苯磺酰胺1-4被还原为相应的二胺12-15,然后通过重氮化和次磷酸盐处理转化为5-未取代的衍生物16-19。- 16-18 的 Hg (II) EDTA 脱氢产生三环苯并噻二嗪 22-24,管道碱 15/19 和磺酰胺类 20/21。
    DOI:
    10.1002/ardp.1990323110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CN Double Bonds<i>via</i>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作者:Xiang Sun、Yu Hu、Shao-zhen Nie、Yun-yun Yan、Xue-jing Zhang、Ming Yan
    DOI:10.1002/adsc.201300455
    日期:2013.8.12
    AbstractThe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CN double bonds has been achieved by the Ir‐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ve cross‐coupling of tertiary amines and amides. An iridium/2‐hydroxypyridine complex was identified as the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 A number of quinazolinone derivatives was prepared in excellent yields. An iridium‐mediated CH activ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is finding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strategy for the direct imidation of sp3 CH bonds.magnified image
  • 3,4-Substituierte Hydro-1,2,4-benzothiadiazin-1,1-dioxide
    作者:Hans Möhrle、Hans Niefenthaler、Jutta Schinke
    DOI:10.1002/ardp.19903231106
    日期:——
    2‐Amino‐5‐nitrobenzolsulfonamide 1–4 werden zu entspr. Diaminen 12–15 reduziert und anschließend durch Diazotierung und Hypophosphit‐Behandlung in 5‐unsubstituierte Derivate 16–19 überführt. ‐ Hg(II)‐EDTA‐Dehydrierung von 16–18 liefert tricyclische Benzothiadiazine 22–24, die der Pipecoline 15/19 die Sulfonylaminale 20/21.
    2-氨基-5-硝基苯磺酰胺1-4被还原为相应的二胺12-15,然后通过重氮化和次磷酸盐处理转化为5-未取代的衍生物16-19。- 16-18 的 Hg (II) EDTA 脱氢产生三环苯并噻二嗪 22-24,管道碱 15/19 和磺酰胺类 20/2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