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5,6-Tetrahydro-2H-4,1-benzothiazocin-2-one-4-dioxide | 72019-4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5,6-Tetrahydro-2H-4,1-benzothiazocin-2-one-4-dioxide
英文别名
4,4-dioxo-3,4,5,6-tetrahydro-1H-4λ6-benzo[e][1,4]thiazocin-2-one;2-Oxo-benzo-4,1-perhydrothiazocin-4,4-dioxid;4,4-dioxo-5,6-dihydro-1H-4λ6,1-benzothiazocin-2-one
1,3,5,6-Tetrahydro-2H-4,1-benzothiazocin-2-one-4-dioxide化学式
CAS
72019-40-0
化学式
C10H11NO3S
mdl
——
分子量
225.268
InChiKey
IEHWXXRDXCFHB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60 °C (decomp)
  • 沸点:
    544.2±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18±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63.24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tersuchungen in der 3-Benzothiepin-Reihe, 1. Mitt. Kondensationsreaktionen der Carbonylgruppe von 4,5-Dihydro-2H-3-benzothiepin-1-on und seinem Sulfon
    作者:Horst Böhme、Reinhard Malcherek
    DOI:10.1002/ardp.19793120803
    日期:——
    4,5‐Dihydro‐2H‐3‐benzothiepin‐1‐on (1a) und sein Sulfon 1b liefern einheitliche Oxime 2a und 2b der E‐Form, aus denen durch Beckmann‐Umlagerung die 4,1‐Benzothiazocinderivate 3a und 3b gebildet werden. Mit sekundären Aminen kondensieren 1a und 1b zu den Enaminen 5a und 5b, mit Malodinitril zu den Dicyanomethylenderivaten 6a und 6b.
    4,5-dihydro-2H-3-benzothiepin-1-one (1a) 和它的砜 1b 得到统一的 E 型 2a 和 2b,其中 4,1-苯并噻唑啉生物 3a 和 3b 通过贝克曼重排形成. 仲胺 1a 和 1b 缩合为烯胺 5a 和 5b,丙二腈缩合为二基亚甲基衍生物 6a 和 6b。
  • Nair, M. D.; Desai, J. A.,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1980, vol. 19, # 9, p. 765 - 766
    作者:Nair, M. D.、Desai, J. A.
    DOI:——
    日期:——
  • BOEHME H.; MALCHEREK R., ARCH. PHARM., 1979, 312, NO 8, 648-652
    作者:BOEHME H.、 MALCHEREK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