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2-cyanoethyl)-2,3-dihydroimidazo<1,2-b>isoquinolin-5(1H)-one | 28670-6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2-cyanoethyl)-2,3-dihydroimidazo<1,2-b>isoquinolin-5(1H)-one
英文别名
3-(5-oxo-1,2,3,5-tetrahydro-imidazo[1,2-b]isoquinolin-10-yl)-propionitrile;3-(5-oxo-2,3-dihydro-1H-imidazo[1,2-b]isoquinolin-10-yl)propanenitrile
10-(2-cyanoethyl)-2,3-dihydroimidazo<1,2-b>isoquinolin-5(1H)-one化学式
CAS
28670-64-6
化学式
C14H13N3O
mdl
——
分子量
239.277
InChiKey
UPEYZTJKWDPXB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7-228 °C (decomp)
  • 沸点:
    524.6±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56.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稠合三轮车。具有异常烯胺特性的b-熔融1(2 H)-异喹啉酮的合成与反应†
    摘要:
    高邻苯酸(1与1,2-,1,3-,和1,4-二胺)经历反应,得到稠合1(2 ħ)异喹啉酮等2,4,13,和25,其显示出标记烯胺字符。它们在N或C末端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咪唑并异喹诺酮2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反应是与马来酸和丙烯酸的反应,分别形成四环48和51。与丙酸5进行了有趣的反应,形成苯并咪唑并萘啶53。从2引出了同样有趣的行为在其与甲醛的反应中,除了预期的亚甲基桥连分子59之外,新型螺环衍生物60是通过假定的氮杂二烯中间体63的二聚作用形成的。
    DOI:
    10.1002/hlca.198807101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GARAJAN, KUPPUSWAMY;RAO, VUNNAM R.;SHAH, RASHMI K.;SHENOY, SHARADA J.;F+, HELV. CHIM. ACTA, 71,(1988) N 1, 77-92
    作者:NAGARAJAN, KUPPUSWAMY、RAO, VUNNAM R.、SHAH, RASHMI K.、SHENOY, SHARADA J.、F+
    DOI:——
    日期:——
  • Condensed Heterotricycles. Synthesis and Reactions ofb-Fused 1(2H)-Isoquinolinones with unusual enaminic properties
    作者:Kuppuswamy Nagarajan、Vunnam R. Rao、Rashmi K. Shah、Sharada J. Shenoy、Hans Fritz、Wilhelm J. Richter、Dieter Muller
    DOI:10.1002/hlca.19880710110
    日期:1988.2.3
    Homophthalic acid (1) undergoes reaction with 1,2-, 1,3-, and 1,4-diamines to give condensed 1(2H)-isoquinolinones like 2, 4, 13, and 25, which exhibit marked enamine character. These are attacked by electrophiles at the N or C terminus. Some notable reactions of imidazoisoquinolone 2 are those with maleic and acrylic acids to form the tetracycles 48 and 51, respectively. With propiolic acid, 5 underwent
    高邻苯酸(1与1,2-,1,3-,和1,4-二胺)经历反应,得到稠合1(2 ħ)异喹啉酮等2,4,13,和25,其显示出标记烯胺字符。它们在N或C末端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咪唑并异喹诺酮2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反应是与马来酸和丙烯酸的反应,分别形成四环48和51。与丙酸5进行了有趣的反应,形成苯并咪唑并萘啶53。从2引出了同样有趣的行为在其与甲醛的反应中,除了预期的亚甲基桥连分子59之外,新型螺环衍生物60是通过假定的氮杂二烯中间体63的二聚作用形成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