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在导电玻璃上的纳米晶TiO2,ZrO2或Al2O3膜上吸附的膦化三芳基胺单层显示可逆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行为,尽管电活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电势(0.80 V对NHE)位于半导体或绝缘体的禁带中氧化物。发现电荷传输的机制涉及从导电载体注入空穴,然后在单层内进行横向电子跳跃。在纯净的1-乙基-2-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EtMeIm(+)Tf2N(-))中的表观扩散系数范围为2.8×10(-12)m(2)s(-1)至1.1×在乙腈+ 2 M EtMeIm(+)Tf2N(-)中的10(-11)m(2)s(-1)。在对应于整个单层的50%的表面覆盖率下发现了电导率的渗透阈值。
吸附在导电玻璃上的纳米晶TiO2,ZrO2或Al2O3膜上吸附的膦化三芳基胺单层显示可逆的电化学和电致变色行为,尽管电活性分子的氧化还原电势(0.80 V对NHE)位于半导体或绝缘体的禁带中氧化物。发现电荷传输的机制涉及从导电载体注入空穴,然后在单层内进行横向电子跳跃。在纯净的1-乙基-2-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EtMeIm(+)Tf2N(-))中的表观扩散系数范围为2.8×10(-12)m(2)s(-1)至1.1×在乙腈+ 2 M EtMeIm(+)Tf2N(-)中的10(-11)m(2)s(-1)。在对应于整个单层的50%的表面覆盖率下发现了电导率的渗透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