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methylbenzyl)indoliz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methylbenzyl)indolizidine
英文别名
3-[(4-methylphenyl)methyl]-1,2,3,5,6,7,8,8a-octahydroindolizine
3-(4-methylbenzyl)indoliz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23N
mdl
——
分子量
229.365
InChiKey
AVEHSPVNJNHKO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5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3.2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戊烯酸乙酯偶氮二异丁腈三正丁基氢锡 、 palladium diacetate 、 二异丁基氢化铝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生成 3-(4-methylbenzyl)indoliz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亚胺的级联自由基环化
    摘要:
    级联自由基反应是通过将sp 3碳中心自由基环化到亚胺的C原子上引发的,已被用于开发合成一系列氮杂环的新方案。使用Bu 3 SnH由苯硒基前体生成C中心自由基中间体。通过环化到亚胺上而生成的胺基与适当放置的烯烃进行进一步的5或6外环化。
    DOI:
    10.1016/0040-4020(96)0063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itrogen Heterocycles using Tandem Radical Cyclisation of Imines
    作者:W Bowman
    DOI:10.1016/00404-0399(50)1030l-
    日期:1995.7.31
  • Cascade radical cyclisations of imines
    作者:W.Russell Bowman、Peter T. Stephenson、Adrian R. Young
    DOI:10.1016/0040-4020(96)00636-9
    日期:1996.8
    Cascade radical reactions, initiated by cyclisation of sp3 carbon-centred radicals onto the C-atom of imines, have been used to develop a new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a range of nitrogen heterocycles. The C-centred radical intermediates were generated from benzeneselenyl precursors using Bu3SnH. The aminyl radicals generated by cyclisation onto imines undergo further 5- or 6-exo cyclisation with
    级联自由基反应是通过将sp 3碳中心自由基环化到亚胺的C原子上引发的,已被用于开发合成一系列氮杂环的新方案。使用Bu 3 SnH由苯硒基前体生成C中心自由基中间体。通过环化到亚胺上而生成的胺基与适当放置的烯烃进行进一步的5或6外环化。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长春内日啶 钩藤碱e 钩藤碱d 钩藤碱A 钩藤碱 C 钩藤碱 虎皮楠生物碱B 甲基二氯镓 流涎胺 栗精胺 柯诺辛B 柯诺辛 恩卡林碱 F 异钩藤碱 异帽叶碱 异去氢钩藤碱 帽柱叶碱 四氢-吲哚嗪-1,3-二酮 去氢钩藤碱 卡拉巴宾 六氢吲嗪-8-酮 六氢吲哚嗪-3,7-二酮 六氢-5(1H)-吲嗪硫酮 六氢-3(2H)-吲嗪硫酮 八氢吲嗪 八氢-6,7-吲嗪二醇 八倾吲嗪三醇 二环[2.2.1]庚烷-2-醇,3-(二甲氨基)-,[1S-(内,内)]-(9CI) 丙酸,2,2-二甲基-,八氢-7,8-二羟基-1,6-中氮茚二基酯,1S-(1.α.,6.β.,7.α.,8.β.,8a.β.)- 一叶萩碱 一叶秋碱 α.-塔洛-九吡喃糖,1,6:2,3-二脱水-4,7,8,9-四脱氧- [(1S,6S,7S,8R,8aR)-1,7,8-三羟基-1,2,3,5,6,7,8,8a-八氢吲嗪-6-基] 丁酸酯 N-[(1S,6S,7R,8R,8aR)-1,7,8-三羟基辛氢-6-吲哚嗪基]乙酰胺 8a-乙炔基-2,3,5,6,7,8-六氢-1H-吲嗪 8-氨基-3-氧代八氢-1-吲嗪羧酸 8-中氮茚醇,八氢-1,6,7-三(苯基甲氧基)-,1S-(1.α.,6.β.,7.α.,8.β.,8a.β.)- 6,7-二羟基苦马豆素 5(1H)-中氮茚酮,六氢-,(R)- 4-氨基-1H-苯并咪唑-6-羧酸 2-甲基-5-氧代八氢-3-吲嗪甲醛 1-甲基八氢-1-吲哚嗪并l 1,7,8-中氮茚三醇,八氢-6-(1-甲基丙基)氨基- 1,6,7-中氮茚三醇,八氢-8-甲氧基-,1S-(1.α.,6.β.,7.α.,8.β.,8a.β.)- 1,2-异亚丙基苦马豆素 (八氢吲哚啉-8-基)-甲醇 (R)-12-羟基十八烷酸 (8aS)-六氢-5,8-吲嗪二酮 (6S,7R,8R,8aR)-1,2,3,5,6,7,8,8a-八氢吲嗪-6,7,8-三醇 (6R,8AS)-6-(8-氨基-1-溴咪唑并[1,5-A]吡嗪-3-基)六氢中氮-3(2H)-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