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ut-3-en-1-yn-1-yltriphenylsilane | 18740-9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t-3-en-1-yn-1-yltriphenylsilane
英文别名
Triphenylsilyl-buten-(3)-in-(1);Vinyltriphenylethynylsilane;but-3-en-1-ynyl(triphenyl)silane
but-3-en-1-yn-1-yltriphenylsilane化学式
CAS
18740-93-7
化学式
C22H18Si
mdl
——
分子量
310.47
InChiKey
AXOLVVGZZLIGJ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93 °C
  • 沸点:
    392.9±15.0 °C(Predicted)
  • 密度:
    1.0860 g/cm3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9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ut-3-en-1-yn-1-yltriphenylsilane 在 cobalt(II) acet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癸烷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5-methyl-1-(triphenylsilyl)hept-1-yne-3,5-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醇的 sp3α-碳与烯烃和氢过氧化物的铜和钴催化直接偶联
    摘要:
    开发了一种零价铜和钴催化的醇的 sp(3) α-碳与烯烃和氢过氧化物的直接偶联,其中氢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然后作为偶联伙伴。1,3-烯炔和乙烯基芳烃经过烷基化-过氧化反应得到具有优异官能团耐受性的β-过氧醇和β-羟基酮。所得的 β-过氧醇可以进一步转化为 β-羟基炔酮和炔丙基 1,3-二醇。
    DOI:
    10.1021/ja510635k
  • 作为产物:
    描述:
    溴乙烯三苯基硅乙炔copper(l) iodide四(三苯基膦)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乙胺 为溶剂, 以64%的产率得到but-3-en-1-yn-1-yltriphenylsi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醇的 sp3α-碳与烯烃和氢过氧化物的铜和钴催化直接偶联
    摘要:
    开发了一种零价铜和钴催化的醇的 sp(3) α-碳与烯烃和氢过氧化物的直接偶联,其中氢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然后作为偶联伙伴。1,3-烯炔和乙烯基芳烃经过烷基化-过氧化反应得到具有优异官能团耐受性的β-过氧醇和β-羟基酮。所得的 β-过氧醇可以进一步转化为 β-羟基炔酮和炔丙基 1,3-二醇。
    DOI:
    10.1021/ja510635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Motif-Oriented” Total Synthesis of Nannocystin Ax. Preparation and 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Analogues
    作者:Zhanchao Meng、Laetitia Souillart、Brendan Monks、Nikolas Huwyler、Jennifer Herrmann、Rolf Müller、Alois Fürstner
    DOI:10.1021/acs.joc.7b02871
    日期:2018.7.6
    inherently flexible approach opened access to nannocystin Ax (1) itself as well as to 10 non-natural analogues. While the biological data confirmed the remarkable potency of this class of compounds and showed that the domain in question is indeed an innate part of the pharmacophore, the specific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can only partly be reconciled with the original in silico docking study; therefore
    已知nannocystin家族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环二肽与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α(EF-1α)结合。如先前的计算机研究中所建议的,对接姿势的分析表明,三取代的烯烃部分和相邻的甲醚形成了一个域,该域可能与生物活性紧密相关。该假设赞助了旨在“以基序为导向”的合成运动:具体来说,构想了一系列闭环炔烃复分解(RCAM),然后对所得环炔烃进行羟基定向的反式氢化取代,这使得该潜在的锚固亚结构得以实现。在后期进行系统处理。这种固有的灵活方法使人们可以使用Nannocystin Ax(1)本身以及10种非天然类似物。虽然生物学数据证实了这类化合物的显着功效,并表明所讨论的域确实是药效团的固有部分,但其特定的结构/活性关系只能部分与最初的计算机对接研究相一致;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该模型需要仔细地重新审视。
  • Kolokol'tseva,I.G.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68, vol. 38, p. 1771 - 1778
    作者:Kolokol'tseva,I.G. et al.
    DOI:——
    日期:——
  • Petrow et al., 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SSR, Seriya Khimicheskaya, 1955, p. 181; engl.Ausg.S.159
    作者:Petrow et al.
    DOI:——
    日期:——
  • Copper- and Cobalt-Catalyzed Direct Coupling of sp<sup>3</sup> α-Carbon of Alcohols with Alkenes and Hydroperoxides
    作者:Jun-Kee Cheng、Teck-Peng Loh
    DOI:10.1021/ja510635k
    日期:2015.1.14
    A zerovalent copper- and cobalt-catalyzed direct coupling of the sp(3) α-carbon of alcohols with alkenes and hydroperoxide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hydroperoxides acted as radical initiator and then coupling partner. 1,3-Enynes and vinylarenes underwent alkylation-peroxidation to give β-peroxy alcohols and β-hydroxyketones correspondingly with excellent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The resulting
    开发了一种零价铜和钴催化的醇的 sp(3) α-碳与烯烃和氢过氧化物的直接偶联,其中氢过氧化物作为自由基引发剂,然后作为偶联伙伴。1,3-烯炔和乙烯基芳烃经过烷基化-过氧化反应得到具有优异官能团耐受性的β-过氧醇和β-羟基酮。所得的 β-过氧醇可以进一步转化为 β-羟基炔酮和炔丙基 1,3-二醇。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 苯基(3-氯丙基)二氯硅烷 苯基(1-哌啶基)甲硫酮 苯乙基三苯基硅烷 苯丙基乙基聚甲基硅氧烷 苯-1,3,5-三基三(三甲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