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l(iBu)3*TiCl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l(iBu)3*TiCl4
英文别名
Tetrachlorotitanium;tris(2-methylpropyl)alumane;tetrachlorotitanium;tris(2-methylpropyl)alumane
Al(iBu)3*TiCl4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2H27Al*Cl4Ti
mdl
——
分子量
388.02
InChiKey
AETLIPLCBDMJOD-UHFFFAOYSA-J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异丁基铝四氯化钛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5h, 生成 Al(iBu)3*TiCl4
    参考文献:
    名称:
    TiCl 4 -Al i -Bu 3催化剂的粒径对单金属和双金属活性位对异戊二烯聚合反应的影响
    摘要:
    SS-的TiCl的配位不饱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3颗粒在的TiCl和液相4 -Al我-Bu 3催化剂是负责最终粒度和异戊二烯聚合的规律性。在催化剂形成和再活化的过程中,催化剂活性和聚异戊二烯的分子特性与催化剂粒径的相关性指示了两组活性位点的出现。“表面”活性位点对应于单金属Cossee模型,并且具有低活性和低1,4-顺式的特征异戊二烯聚合反应的特异性。“胶体”活性部位具有双金属结构,并以高速率产生聚异戊二烯。所得聚异戊二烯中1,4-顺式单元的浓度高达97%。从胶体活性位点以与SS-的TiCl的粒径增加的异戊二烯聚合的贡献3。
    DOI:
    10.1134/s0023158416010109
  • 作为试剂:
    描述:
    1-己炔Al(iBu)3*TiCl4 2-乙炔呋喃 作用下, 以 异辛烷 为溶剂, 生成 1,3,5-三丁基苯
    参考文献:
    名称:
    Makovetskii,K.L. et 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66, vol. 2, p. 757 - 761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ect of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TiCl4-Ali-Bu3 catalyst on the contribution from mono- and bimetallic active sites to the polymerization of isoprene
    作者:V. Z. Mingaleev
    DOI:10.1134/s0023158416010109
    日期:2016.1
    characterized by low activity and low 1,4-cis specificity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isoprene. “Colloid” active sites have a bimetallic structure and produce polyisoprene at a high r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1,4-cis units in the resulting polyisoprene is as high as 97%.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colloid active sites to the polymerization of isoprene increases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ß-TiCl3.
    SS-的TiCl的配位不饱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3颗粒在的TiCl和液相4 -Al我-Bu 3催化剂是负责最终粒度和异戊二烯聚合的规律性。在催化剂形成和再活化的过程中,催化剂活性和聚异戊二烯的分子特性与催化剂粒径的相关性指示了两组活性位点的出现。“表面”活性位点对应于单金属Cossee模型,并且具有低活性和低1,4-顺式的特征异戊二烯聚合反应的特异性。“胶体”活性部位具有双金属结构,并以高速率产生聚异戊二烯。所得聚异戊二烯中1,4-顺式单元的浓度高达97%。从胶体活性位点以与SS-的TiCl的粒径增加的异戊二烯聚合的贡献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