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 | 130194-8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methyl N-(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
methyl (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130194-89-7
化学式
C14H15NO2
mdl
——
分子量
229.279
InChiKey
JEHSZZXIWRHTS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3.1±21.0 °C(Predicted)
  • 密度:
    1.13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1
  • 拓扑面积:
    38.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methyl (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碘代三甲硅烷盐酸氢氧化钾 作用下, 以 乙腈乙醚 为溶剂, 以59%的产率得到(R)-1-(1-萘基)乙胺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恶唑啉和(-)-金雀花碱介导的有机锂试剂对亚胺的对映选择性加成研究。
    摘要:
    描述了在手性双恶唑啉和(-)-金雀花碱作为外部配体的促进下,有机锂试剂对映选择性加成到N-茴香基醛亚胺上。该反应可以使用多种醛亚胺底物(脂肪族、芳香族、烯烃)和有机锂亲核试剂(Me、n-Bu、Ph、乙烯基)轻松进行,收率优异(81-99%),并且具有高对映选择性(高达 95.5: 4.5 尔)。外部配体可以亚化学计量的量使用,尽管对映选择性略有减弱。对双恶唑啉结构特征的系统评估揭示了 C(4) 取代基的主要贡献和桥接取代基的次要影响。计算分析 (PM3) 为对映选择性的起源提供了清晰的合理解释。
    DOI:
    10.1002/adsc.200800017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ammonium cerium (IV) nit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154.2 mg的产率得到methyl (1-(naphthalen-1-yl)eth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恶唑啉和(-)-金雀花碱介导的有机锂试剂对亚胺的对映选择性加成研究。
    摘要:
    描述了在手性双恶唑啉和(-)-金雀花碱作为外部配体的促进下,有机锂试剂对映选择性加成到N-茴香基醛亚胺上。该反应可以使用多种醛亚胺底物(脂肪族、芳香族、烯烃)和有机锂亲核试剂(Me、n-Bu、Ph、乙烯基)轻松进行,收率优异(81-99%),并且具有高对映选择性(高达 95.5: 4.5 尔)。外部配体可以亚化学计量的量使用,尽管对映选择性略有减弱。对双恶唑啉结构特征的系统评估揭示了 C(4) 取代基的主要贡献和桥接取代基的次要影响。计算分析 (PM3) 为对映选择性的起源提供了清晰的合理解释。
    DOI:
    10.1002/adsc.2008000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oxidative benzylic C(sp<sup>3</sup>)–H amination: direct synthesis of benzylic carbamates
    作者:Shuai Liu、Raphaël Achou、Coline Boulanger、Govind Pawar、Nivesh Kumar、Jonathan Lusseau、Frédéric Robert、Yannick Landais
    DOI:10.1039/d0cc05226d
    日期:——
    A new efficient strategy to access benzylic carbamates through C–H activation is reported. The us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a Cu(I)/diimine ligand in combination with NFSI ((PhSO2)2NF) or F-TEDA-PF6 as oxidants and H2NCO2R as an amine source directly leads to the C–N bond formation at the benzylic position. Th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broad substrate scope make this transformation a useful
    据报道,一种通过C–H活化获得氨基甲酸苄酯的新有效策略。催化量的Cu(I)/二亚胺配体与NFSI((PhSO 2)2 NF)或F-TEDA-PF 6作为氧化剂和H 2 NCO 2 R作为胺源的组合使用直接导致在苄基位置形成C–N键。温和的反应条件和广泛的底物范围使该转化成为将泛在的氨基甲酸酯片段后期掺入烃中的有用方法。
  • Studies on the Bisoxazoline- and (−)-Sparteine-Mediated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Organolithium Reagents to Imines
    作者:Scott E. Denmark、Noriyuki Nakajima、Cory M. Stiff、Olivier J.-C. Nicaise、Michael Kranz
    DOI:10.1002/adsc.200800017
    日期:2008.5.5
    The enantioselective addition of organolithium reagents to N-anisyl aldimines promoted by chiral bisoxazolines and (-)-sparteine as external ligands is described. This reaction proceeds readily with a wide range of aldimine substrates (aliphatic, aromatic, olefinic) and organolithium nucleophiles (Me, n-Bu, Ph, vinyl) in excellent yields (81-99%) and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95.5:4.5 er)
    描述了在手性双恶唑啉和(-)-金雀花碱作为外部配体的促进下,有机锂试剂对映选择性加成到N-茴香基醛亚胺上。该反应可以使用多种醛亚胺底物(脂肪族、芳香族、烯烃)和有机锂亲核试剂(Me、n-Bu、Ph、乙烯基)轻松进行,收率优异(81-99%),并且具有高对映选择性(高达 95.5: 4.5 尔)。外部配体可以亚化学计量的量使用,尽管对映选择性略有减弱。对双恶唑啉结构特征的系统评估揭示了 C(4) 取代基的主要贡献和桥接取代基的次要影响。计算分析 (PM3) 为对映选择性的起源提供了清晰的合理解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