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为探索新型可逆热致变色材料,合成了四种被甲氧基和硝基取代的
水杨醛席夫碱(
BSP1-4),并研究了它们的可逆热致变色性能。所有化合物均通过 HNMR、IR、UV-vis、TG-
DSC 和
SEM 技术进行表征。通过 HNMR、IR 和 UV-vis 光谱,四种目标产物显示不同的颜色。UV-Vis 光谱表明,
BSPs 取代基的类型和位置可以通过改变电子跃迁模式来控制吸收波长,从而导致样品颜色的差异。随着浅色样品的增加,ΔE1的含量逐渐增加,直至最大值为48.6。TG-
DSC 结果表明
BSP 在 350 °C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SEM图像显示四种
BSP样品的表面形貌不同,包括片状、棒状和条状。使用变温 FT-IR 光谱、固体 UV-Vis 光谱和响应时间评估
BSP 样品的热致变色性能。进行 DFT 计算以合理化 Enol 和 Ketone 形式的
BSP 样品的光学行为。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