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Tetrahydropapaveroline | 57073-1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Tetrahydropapaveroline
英文别名
(R)-(+)-tetrahydropapaveroline;(R)-norlaudanosoline;norlaudanosoline;(1R)-1-[(3,4-dihydroxyphenyl)meth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6,7-diol
(R)-Tetrahydropapaveroline化学式
CAS
57073-16-2
化学式
C16H17NO4
mdl
——
分子量
287.315
InChiKey
ABXZOXDTHTTZJW-GFCCVEG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73.2±50.0 °C(Predicted)
  • 密度:
    1.40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93
  • 氢给体数:
    5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氢维洛林 在 Supelco Astec Chirobiotic T column 作用下, 生成 (R)-Tetrahydropapaveroline(S)-Tetrahydropapave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级联反应的设计和应用。
    摘要:
    苄基异喹啉生物碱(BIAs)是来自高等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据报道显示出重要的生物活性。与传统的合成方法或从植物材料中分离相比,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生产BIA提供了更高的产量策略。但是,通过结合异源酶在微生物中重建BIA途径也可以通过级联反应获得BIA。最重要的是,非天然BIA可以通过这种人工途径产生。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使用酪氨酸酶和脱羧酶,并用转氨酶和norcoclaurine合酶几个偏差的高效合成结合这些,其中包括6名非天然生物碱,从级联升酪氨酸及其类似物。
    DOI:
    10.1002/anie.20190276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